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的研究》>>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3-03-31
点击:
来源:
作者:许波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许波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其主要包括:
一、在教学中创设冲突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是让学生先处在一种“愤悱状态”,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相关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更乐于学习。
如:在讲坐标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以班上第3排座位为横坐标,以第3列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原点在哪?每个同学坐标分别为多少?
三、在教学中创设操作问题情境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真正感受了“做数学”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都应“以做”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提问:“是不是三线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是”。这是,教师拿出长短不一的木棍,让学生自己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自己的答案。
四、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以趣引思,可以使学生学而不累,学而不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趣的小游戏,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在《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我让每个学习小组模拟现实情境做转盘游戏,课前将转盘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扇形,并分别涂以红,黄,绿,黑四中不同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再在课堂上让各个小组做转盘游戏,并对中奖结果作记录。游戏后,我问同学们:“有四中结果,每个奖出现可能性一样吗?……….”通过玩游戏,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加深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信息于一体,模拟微观的运动,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变静态为动态,对瞬间定格分析;展示感性材料,缩短时空距离;模拟实验室中不易完成的实验,使实验更加完整。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知识,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求知,加速记忆所学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论,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在教学中创设应用情境
我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数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越显著
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学生兴趣激昂的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教师是引路人,在呈现问题情境时,既要注意其科学性、探究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其趣味性和发展性,努力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效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