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的研究》>>教学论文>>文章内容
浅议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03-31
点击:
来源:
作者:许小云
浅议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许小云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刻意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从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教师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就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好奇、渴盼、拍不急待的境界,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上课时,录音机里播放《中华魂》一歌,然后由一学生读出一段旁白: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中华之魂,它是一支点燃中国人民为祖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发挥一切聪明才智的献身精神的火炬。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密不可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创设这种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情境,学生受到感染、震撼,情绪高昂、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比喻、故事、典故、诗歌、歌谣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等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如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剥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被贬到岳州任知州。范仲淹很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第二年六月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于这年九月十五日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通过这样的故事,使学生对滕子京、范仲淹及文章有了较深的认识。
三、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易于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都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教学中如何最大潜力地把握出作品的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情感移到课文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又把作品的情移到学生的心上,使学生和作者心心相印,感情相通,真正达到情感共鸣。如教学《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品中人物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的各种情感,在感同身受中理解了课文。
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能引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以求得准确答案。从根本上而言,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以质疑为主线,在“疑”字上下功夫,使整个课堂教学在不断的设疑、质疑、解疑中进行。如教学《多收了三五斗》时设疑、讨论、思考、探索,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有利于理解课文内涵,掌握语文知识
视觉形象能特别深入人的意识,使人牢记不忘。乌申斯基说“谁都注意到,凡是我们可以通过直观亲自感觉的形象,在我们的记忆中便保存得格外牢固,而且我们可以很容易而牢固地把甚至抽象的概念跟这深深印入我们脑中情景联系起来,否则这种抽象的观念是忘得很快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展示实物,运用“三机一幕”、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教材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印象深刻,有的甚至保持永久的记忆,有助于理解课文,巩固知识。如教学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传统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师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解析上,显得比较抽象乏味。现在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电脑荧屏上逐展示种种图景,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华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对课文诗歌,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