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的研究》>>工作指南>>文章内容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样本
发布时间:2013-11-05
点击:
来源:
作者:吴伟星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样本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吴伟星
案例:文本细读调查报告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要学好语文,必须在阅读上下苦功夫,完成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指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充分的直接对话。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朴素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旨在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阅读的基础上,能理解文本的内容,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从而形成较好的情感体验,较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为了能达到新课标的阅读的要求,加强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应有功效就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对学生的文本细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设计的“八年级学生文本细读状况问卷调查表。”
八年级学生文本细读状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您好!
“文本细读”指立足于文本,对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阅读。为更利于提高您的语文素养,了解我校阅读教学现状,我们想深入了解您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方面的现状和文本细读的具体情况。拟出以下几个问题。任何答案都无正确错误之分。请答出您的真实想法、真实情况。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的括号里。谢谢您的参与。
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您对语文课的兴趣属于以下哪一种? ( )
A、有浓厚的兴趣 B、兴趣一般 C、没有兴趣 D、感到厌倦
2、一般来说,阅读方法有略读、寻读和细读三种。“略读”又称“浏览”,是指跳过细节,跳过不重要的描述与例子,进行快速阅读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的方法。寻读是快速寻找某一特殊信息的阅读方法。它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细读是细致、深入地阅读。您认为以下哪一种阅读方法对您的语文素质的提高最有效?( )
A、略读 B、寻读 C、细读 D、各有千秋,略读更利于开拓视野,寻读更利于掌握关键信息,细读更利于能力迁移
3、您认真阅读书下注释吗? ( )
A、认真阅读,并通过思考达到理解的程度
B、能做到粗略阅读
C、有时阅读,例如在不理解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的时候
D、并不在意,自己也不重视
4、在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您学习课文时,常常设计几个问题。您对这些问题的兴趣( )
A、很浓 B、一般 C、没有兴趣
5、开展文本细读时,您更喜欢哪一种方法? ( )
A、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导学 B、通过学生自由提问导学
C、在批注中开展文本细读 D、在比较中开展文本细读
E、其他
6、您认为语文课问题设计的语言怎么样? ( )
A、问题表达清楚,针对性强,学生听完能立刻明白问题要求
B、问题基本能看懂,觉得问题的表述良好
C、问题设计的语言或者太笼统,或者指向不明,自己不知如何回答,觉得问题的表述一般
D、问题设计的语言含糊不清,觉得问题的表述不准确
7、问题设计时,哪类问题您更有兴趣? ( )(可多选)
A、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的问题
B、从文章的主旨入手设计的问题
C、从文章的构思特点或结构脉络入手设计的问题
D、从关键词或关键句入手设计的问题
E、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的问题
8、批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方法您更喜欢哪一种?( )
A、老师写参考示例,让学生有法可依
B、欣赏名家批注,开拓视野
C、出示优秀学生批注,“兵教兵”“兵促兵”
D、勤写善思,自己批注课文
9、您对批注课文的兴趣 ( )
A、很浓 B、一般 C、没有兴趣
10、您批注课文时,喜欢从哪些方面入手? ( )(可多选)
A、对极富生命力的字、词作批注
B、对最感动或最精彩的句子作批注
C、对易于发生联想、想象的片断作批注
D、对易于产生哲理性思索处作批注
E、对有疑惑处作批注
F、对精妙的开头或结尾作批注
G、对鲜明的写作特色作批注
11、在阅读课文时,您( )自己提问题 (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在阅读课文时,您经常有意识地进行比较阅读吗? (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A、相同题材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B、不同观点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C、不同表现手法作品的比较阅读
14、比较阅读要选准“对比点”,您更喜欢从以下哪一种选取对比点的方法?( )
A、从文章的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
B、从语言的运用上去选择对比点
C、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选取对比点
D、从写作的技法上去选择对比点
15、对文本细读,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2余份,回收100份,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尚需进一步激发
选A项的26人,
选B 项的65人
选C 项的8人
选D项的1人
2、就阅读方法而言,
选A 项的9人
选B 项的10人
选C 项的11人
选D 项的70人
3、阅读书下注释情况
选A项的15人
选B项的41人
选C项的39人
选D 项的5人
4、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兴趣
选A项的21人
选 B项的75人
选 C项的4人
5、开展文本细读时,学生更喜欢的方法
选 A 项的26人
选 B 项的38人
选 C项的15人
选 D 项的 8人
选 E项的 13人
6、语文课问题设计的语言
选A 项的48人
选B 项的27人
选C 项的21人
选D 项的4人
7、学生对哪类问题设计更感兴趣?(多项选择题)
选A项的 67人
选B项的56人
选C项的52人
选D项的50人
选 E 项的56人
8、批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更喜欢的批注指导方法是什么?
选A项的51人
选B项的24人
选C项的12人
选D项的13人
9、对批注课文的兴趣
选A项的12人
选B项的74人
选C项的14人
10、批注课文时,学生喜欢从哪些方面入手?
选A项的54人
选B项的77人
选C项的57人
选D项的45人
选E项的29人
选 F项的40人
选G项的48人
11、在阅读课文时,您是否经常自己提问题?
选A项的8人
选B项的77人
选C项的15人
12、在阅读课文时,您经常有意识地进行比较阅读吗?
选 A项的12人
选 B项的83人
选C项的5人
选A项的41人
选B项的22人
选C项的37人
14、比较阅读要选准“对比点”,您更喜欢从以下哪一种选取对比点的方法?
选A项的34人
选B项的13人
选C项的25人
选D项的28人
二、情况分析
1、学生自觉阅读书下注释的习惯尚需进一步养成。
2、问题设计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尽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问题设计的语言尚需进一步规范。
3、批注教学方面。就批注方法而言,学生更喜欢的学法指导是“老师写参考示例,让学生有法可依”;学生对批注课文的兴趣一般;学生更感兴趣的批注内容是“对最感动或最精彩的句子作批注”、“对易于产生哲理性思索处作批注”。
4、比较阅读方面。学生偶尔开展比较阅读;更喜欢的比较阅读是“相同题材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更喜欢的选取对比点的方法是“从文章的内容上选取对比点”。
5、对文本细读,学生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主要有:
要让学生多读书,拓展知识面,让视野更开阔,词汇量更大;
经常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在阅读时向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应该认真分析文本的题上上,对于不能理解的题目,应该联系时代背景,及时地了解;
应该多让学生在课本上进行批注;
应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划出精妙、生动的句子,并进行赏析;课堂上要经常朗读课文。同时,学生要找出不理解的兔子,向同学、老师请教。
在细读文本时,学生要多查询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这样便于知人论世,便于文本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应多开展一些活泼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让学生多读感兴趣的文章;要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文章;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文章的能力。
每一段文字要反复读几遍,并能自己提出问题;读每一篇文章,都要深入细读,深入体会语言的妙处;读文章要深入主旨,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样读更加有味道;
阅读时,有些内容精彩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来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来进行赏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无目的性的阅读课文显得过于枯燥乏味。阅读课文应带着问题、带着情感去读。解决问题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老师再进行引导。
老师与学生要多多交流,学生对老师应敞开心扉;学生课后就应对所上的课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吸取他人回答问题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课外多读一些其他类似的文章,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举一反三,在再次开展文本细读时更有经验。
老师可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批注是文本细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批注句子时,老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自己写的示例及学生的批注,让学生扎实掌握批注文本的方法;老师要重视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细致、深入地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
在进行文本细读时,要创设让学生想象、联想的情境。
在开始时,学生要多读几遍课文,由浅入深,立足于文本,对文本进行细读。重视赏析课文,在学生赏析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点拨。
要多开展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让文本细读深入学生的心灵。
有时老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来为同学们上课。这样可以使我们更有兴趣,也可以使讨论更热烈些。
文本细读时,应该联系作者的背景,思考、体验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说明什么。
在细读文本时,老师应该提一些富有智慧含量的问题,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另外,可以将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老师应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学生应该可以自由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有竞争意识,产生思想的火花,活跃课堂。
我觉得文本细读可以在网上进行,便于互动。
问题的设计要明确、不罗嗦,要把要求表达清楚。
细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人、事、理之间的关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