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语文核心价值,追求合宜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材内容还远远没有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努力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合宜的教学内容呢?郑桂华教授觉得首先就是要选择能凸显语文核心价值的内容。
所谓“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就是“要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
吕月华老师、陈丹老师的两节课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也就是最基本的按照诗歌的方法去阅读诗歌,按照小说的方式去阅读小说,按照文学欣赏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
《安恩和奶牛》是一篇小说,依据小说教学的特点,吕老师借助“我是一头 的奶牛,你看 ”和“我的主人安恩是个 的人,你看 ”两个主问题,既立足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又巧妙引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领会小说主旨。设计巧妙,板块清晰,一气呵成!
《陕北柳》则是一篇状物的散文,陈老师以“快速浏览,试发现文中对陕北柳的独特评价”入手,启发学生发现作者将陕北柳喻为“母亲”这一独特体验,紧扣文眼,提纲挈领。接着,陈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这棵柳树生长过程的句子,想一想:这棵母亲树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呢?在这个环节中,陈老师引领学生紧扣文本,细读细品,为下面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很注重诵读文本,多读感悟。吕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紧扣“谦恭”“不屑”“坚定”等词反复揣摩、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悟人物情感,并进而更深入探究安恩的形象特点。诵读教学是散文教学的基础,更是理解散文的强有力的手段。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课堂上,陈老师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诵等,引领学生感悟意境,寻求景物与作者的志趣、情感的联系,巧妙让学生的情感融入散文的意境中。
最后,注重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两位老师都很巧妙地做到了语文知识的随文而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都很注重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陈老师就很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课堂上教给学生朗读的秘诀(把语速放慢一些),在细品细读、咬文嚼字中使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生动和情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语文组供稿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