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语文教学中片断模写的行动研究》>>课堂研讨>>文章内容
陕北柳教案
发布时间:2014-09-25
点击:
来源:
作者:陈丹
陕北柳教案
陕北柳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触摸到作者笔下柳的形象,理清柳的生命历程。
2、在品读中,感悟母亲树的生命特质,体会象征手法。
3、在朗诵中,贴近作者与文本内的情感脉搏,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柳之意象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写柳的古诗文?
老师有一首: 唐 裴说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柳的谐音为留,古人常有在离别之际折柳相送,取挽留之意,代表不舍之情。
2、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叫陕北柳,是不是与古文中柳的意蕴相同呢?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是文学样式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散文有自己的性格,叫自我。你们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散文就是作者心灵的敞开艺术,体现作家独特的个性追求)
二、独特评价
1、我们不禁要问,这位北方作家赋予了陕北柳怎么样的独特个性呢?
快速浏览,试发现文中对陕北柳的独特评价。
(第2小节:极普通的树、一颗母亲树)
2、作者如何描写柳的极普通?
(第1小节:比喻写树形色彩写树之碧绿,抓随处可见表现很普通
第2小节:对比,衬托陕北柳的普通平常)
3 、要说独特评价就要落在母亲树。齐读第二小节最后的语句。(分析:突出了陕北柳一生都在生儿育女,可见她的辛勤劳碌)
作者将柳的意象添上了一笔:母亲
三、独特生命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棵柳树的生长过程,要求用四字概括。
完成填空。
插杆生根-------(长枝成椽)------(奉献椽子)-------(腐烂入泥)
生根成形------长枝成椽------献椽老去------枯朽入泥
2、在这生命历程中,这位母亲经历了许多。选择自己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母亲树?
范例: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多角度表现了陕北柳经历了很多磨难,体现了母亲树的顽强不屈。
明确:辛勤劳碌、无怨无悔、无私奉献、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知恩图报、不计得失。
小结:
作者将柳树化身一位母亲,在行文中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说陕北柳就是母亲,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补充:象征手法: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存在某些相似特点,借助读者想象、联想把他们联系起来。它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注意:象征不同于比喻,象征是着眼全篇,而比喻则是着眼语句。
3、对这样的一位母亲,在字里行间作者饱含了?情感
再次诵读赏析的句子,读出蕴含的感情。读给同桌听。
学生展示朗读。
齐读最后一节。-------深情赞颂。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
补充:作者朱景敏,生于渤海之滨,成人立事于黄土高原。黄土地养育了他,滋润了他。于是他又将生命最真诚的爱奉还给了这块土地。因此他把深厚的感情寄托在黄土地上的各色事物。哪怕是一包花籽、一片绿叶。当然还有我们学习的陕北的柳。这篇文章可算是托物言志的典范了。
四、拓展延伸
其实母亲树的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生命特质,不禁会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1、仿照课文第九小节的语句,选取生活细节写写我们的母亲。
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
她=母亲
2、任选下列的事物,从正面或反面立意,写出对人生有警示作用和意义的句子,再次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例如:彩虹
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了自己的七彩人生。
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备选事物:竹子、落叶、气球、筷子。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