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发运用生活课程资源的策略研究》>>反思提炼>>文章内容
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
发布时间:2014-11-09
点击:
来源:
作者:牟耀辉
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
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牟耀辉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改设想也很难变成现实。作为一直走在课改前沿的美术学科,作为需要借助教材之外的资源才能完美实施的学科,更需要拓展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和艺术修养。因此,美术教育应发挥其独特性优势,从多种教育资源中吸收营养,立足多元文化观,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教育资源。
一、有效拓展美术课程内容,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美术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刷新之中。这就要求美术教师紧扣时代脉搏,以全新的视角来看教材、看学生、看问题。教师可以在准确把握教材精髓的同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拓展美术课程的内容。
在七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一开始对图案和写生有所混淆,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分辨不清。此时,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设计环节,理解不清定会导致较多失败作品的产生,更重要的是挫伤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为此,我有意识地插入了《图案的产生》这一内容。由中国传统图案龙、凤的设计导入新课,通过鱼、鹿等动物图片和龙、凤图案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依情造型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图案的兴趣。而后在依物造型途径的教学时,利用一组花卉的实景照片、写生作品和图案作品进行对比,重点突出加工、提炼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图案产生的过程,明白图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课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花卉图案设计,加深对图案设计的理解和消化。随后在《物品上的花廊》教学时,学生就能将前面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创作设计过程中,并体验到设计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美术资源的拓展和开发,为学生探究提供了情境支持。
在其他年级的教学中,我也大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增加与教材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书法篆刻内容,剪纸刻纸等,有效拓展美术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把学生吸引到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增强学习美术的主动性。
二、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信息,把握课程资源的动态性
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作为课程资源,这种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比之其他资源更贴近学生,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和消化。
在教学中,我将学生个性化的回答,富有创作性的作品都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部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在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新鲜资源。学生的经验和创造不仅为课堂增光添彩,更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我们用自己的作品作示范,会让学生感到有一种望尘莫及的距离。这种距离感不仅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挫伤了学生创作的自信心。而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示范,真正体现“兵教兵,兵促兵,兵强兵”,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在听到老师介绍这是某某的作品时流露的不仅是羡慕的表情,更有“我也能行”的自信。这种“来源于学生又用于学生”的课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我能行”的心理驱动在课堂上形成积极的创作氛围,也产生了更多鲜活的教学资源。
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资源的时空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往美术教学中的时空局限也得以突破。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收集范图和资料往往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图片的质和量都难如人意。现在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面前迎刃而解,大量高清晰的图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欣赏到平时要在博物馆和画廊才能看到的作品,“目接千载,视通万里”。而且欣赏时不但可以纵观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更接近大师的原作,更深地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叹为观止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另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搜索、登陆和参观网上博物馆、画廊、画家个人网站的过程中,学生穿越时空,驰骋中外,跨越古今,欣赏到古今中外的各类美术作品,探究时代美术的特征,感受美术无穷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网络资源突破了我们美术课堂的空间局限,软件资源则帮助我们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效能。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的时间很有限,使得“精讲”与“示范”在时间上产生了矛盾。我充分利用软件资源来辅助教学,不仅缩短了授课时间,而且使示范的步骤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美术教学中,我充分发挥PHTOSHOP、3DMAX、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以及金山画王、几何画板等处理图象和动画制作软件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运用PHTOSHOP中的滤镜效果来辅助图案基础和色彩造型教学,既能使图象产生十分逼真的如水彩、版画、蜡笔画等的绘画质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无穷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在创作中开启心智,诱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总之,结合传统美术教学的优点,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软件资源的优势,整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新颖性、直观性、简洁性和趣味性,使美术课堂成为想象的大地,创作的源头,益智的场所,怡情的时空。
四、积极联系乡土特色资源,挖掘课程资源的本土性
乡土特色资源就存在于学生的周边,贴近学生的生活。它凝聚着乡民的艺术创造及智慧才能,是浓浓乡情的最好表达。学生耳濡目染的接触,使这些资源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直观性。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联系乡土特色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穿插,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让他们体会到乡土艺术的原创性。如在七年级上册《走近古人的生活》一课中,在讲解“行”的片段时,教材安排的第一幅作品就是我们武进淹城出土的独木舟,联系到我们前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历史的文物与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使得学生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很快便融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九年级的《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一课中,开篇介绍的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我便结合我们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出土的全国最大的玉琮进行讲解,但我发现学生居然对身边的这种特色资源知之甚少,我便让学生在课外开展探究寺墩文化活动。学生在课外采访、查询资料中了解到;1982年,郑陆镇寺墩出土的一件玉琮,共13节,高36.1米,被人们誉为“惊世之宝”。学生为家乡有这样的艺术瑰宝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以乡土特色资源为载体,利用学生对家乡有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使得学生在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的同时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提高了对乡土文化的审美素养。
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创造性地拓展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对于校本课程和美术资源库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