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语文教学中片断模写的行动研究》>>反思提炼>>文章内容
《散步》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4-05-18
点击:
来源:
作者:沈亚南
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内容
|
《散步》
|
执教老师
|
沈亚南
|
||||
班级
|
初二(1)班
|
时间
|
2014年5月22日
|
评析老师
|
卜萍、牟桃娟
|
||
教学
现
象
|
四、读以悟情 品味人美
1、建议:朗读时可以通过停顿(/)、语速的快慢、音量的大小、声调的高低、重读(.)轻读等朗读技巧的恰当处理,来准确传达内心的感受,从而展现语言的美。我们以第三小节为例,分析一下朗读的技巧,这段老师认为可以这样读。【老师范读】
(多媒体展示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语速放慢)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语速缓慢、语调深沉)
分析:
1、放慢语速读“太迟,太迟了”,表明“我”对春天久盼不至怅恨心情,充满
对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
2、重读“总算”,突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
3、重读“熬”突出“我”对母亲的担忧。
4、放慢语速,语调深沉,“我”感到了自身的责任重大。
过渡:老师刚才的朗读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咱们班一定是卧虎藏龙、高手如云,待会儿请同学们也来展示一下。
要求:请你先找出文中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并在句子旁作上批注,然后揣摩朗读技巧。最后四人一组,好好读一读。
让我们来倾听同学们的心声,一起交流一下。
参考:可能有的句子
⑴写景的句子
例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教师指导: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要读出春的生机勃勃,那我们可以怎么去读?(读得兴奋、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语调去读描写春景的句子。最后一句语调上可以怎么处理,这是作者看到蓬勃春景后,沉下心来的思考,所以应该读得深沉些。也能这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试一试。经过指导,你也能成为专家。) ⑵传情的句子
例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语速放慢),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语速缓慢、语调深沉)
教师提问:怎样理解“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归纳小结:母亲给了我生命,儿子又是我生命的延续,这一老一少,不就是我的全部,我的整个世界吗。这是一个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责任感的真实感受。
谈到中年人的责任,这让我想起了席慕容《严父》中的一段话(师范读)
(多媒体展示:
八月,夏日炎炎,在街前街后骑着摩托车叫卖“牛肉,肥美黄牛肉”的那个男子,想必是个父亲吧。新修的马路上,压路机反复来回工作着,在驾驭座上那个沉默的男子,想必是个父亲吧。在远处那栋大楼里,在一间又一间的办公室批着公文、抄着公文的那些逐渐老去的男子之中,想必也有许多是父亲吧。一切的奔波,想必都是为了家里的孩子吧。配乐朗读(评价:你读得真有感情,老师也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中年人承担的沉甸甸的责任。)
小结:对于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对老人要尊重,对孩子要爱护,所以他们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所以文章中除了充满亲情外,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年人的责任,正是因为有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年人,才能构建相亲相爱的一个家。(补全板书)
|
||||||
评
析
|
以前教《散步》文章时,我总是自己事先找几处句子,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赏析,最后读读写写就算完事,可是怎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怎样体现老师的教育智慧呢?
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决定用朗读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摸索,我只是作为引导,果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卜老师和牟老师也认为,激情和教学机智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有时,我们会被学生的消沉所影响,于是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不郁闷才怪!其实我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用我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当然最好的激情来自投入,但课堂上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如适当的动作和手势、稍带夸张的表情和语言,抑扬顿挫的语音等。当然课堂也是多变的,有随机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培养教学机智。适当的幽默,灵活的互动,都能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不沉闷。一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怎会不积极参与、怎会不爱学习?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