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的研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11-12
点击:
来源:
作者:周秋萍
《农村初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执教: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周秋萍
学习目标:
1.领略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体会祖国江山的美丽多娇;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品味散文富于音乐美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初一时,我们随郦道元一起去聆听过三峡的流水;前两天我们随柳宗元一道游览了的远离尘世却充满了生机的小石潭。所以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走进我们的宝岛——台湾省,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个杰作——阿里山的风采。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风靡( ) 旋律( ) 葱郁( ) 纯粹( ) 山岚( ) 山巅( )
一泓( ) 镶嵌( ) 谛听( ) 静谧( ) 红桧( ) 莽莽( ) 参禅( ) 殉情( )
2、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给你的总体印象。
明确: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三、整体感知:
(1)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导游词。
温馨提示:先自主学习,找出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注意安排好说话的顺序。
【导游词】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台北的松山机场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 )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阿里山站),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林区),我们会看到(姊妹潭),迈过(原始森林)间的(曲径幽路),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神木)……
(2)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景点?请用偏正短语来归纳一下,例如“古式的火车”。
风 古式的火车
浓稠的林海云雾
光 清澈的水潭
美 静谧的森林
如 厚密的青苔
画 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小结】这种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采用一边走一边看,并且把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一般的游记都采用这种写法。
而且作者在写景时紧紧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四、品画面之美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一员,请问你的照相机将拍哪些有代表性的画面呢?
【参考】
(1)我会拍阿里山特有的森林小火车,坐在思古幽情的小火车上,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新奇而又浪漫。
(2)我会给神木拍照,因为神木是阿里山的灵魂和象征。正因为有神木,阿里山的山水才更奇灵动,神木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的奇迹。
(3)我会给山间的幽径拍照,因为山间的幽径曲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曲径幽路,因为这些,景致都充满了一种静谧的气氛。
(4)我会拍……
五、品语言之美
这些美景,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有同学也许认为“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把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展现了风景的魅力,提升美的价值。现在我们就再次深入到这篇美文中去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那些优美的语言。语言是声音的意义的结合,语言美就体现在它的音乐美和情韵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幻灯片展示语言美)
温馨提示:
1、修辞美:文章大量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
2、音节美:使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一个字更合乎节拍,读来顺口,听来入耳;有时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交替使用,同样能产生美感;有时妙用助词,也可使句子完整,音节整齐。
3、拟声美:拟声词的运用;
4、情韵美:融情于景、托物寄情等。
大家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找到一些这样的句子呢?并作赏析。
【参考】
(1)“那是静谧……禅的世界。”写的非常好,把整个宁静的世界用三个词就概括出来了。简单,但又很到位。
(2)我喜欢“潭无……却又没有了。”用三个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细切。(读到这里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到的一个语段?《老山界》里有一段相似的环境描写。这两段相同的是,写声音的细小,其目的在于……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相似)
(3)“偶有人声也是……安宁。”仿佛游客都不舍得打破森林的宁静,小心翼翼的样子,能体会到游客对森林的喜爱之情。
(4)“它仍然……标志、灵魂。”神木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这样威风的气势,并且成为了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应该是代表阿里山,甚至是中华民族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5)“树木……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句用多个比喻写出了森林树木的形态,非常形象。而且他用了一组对偶句,读来很有节奏感,琅琅上口(虽然是一片树林,树与树之间还有着细微的差别,所以喻体也有不同。如果我们把“孙武”、“秦皇”去除,喻体仍是“军阵”、“兵马”,读来又没有区别呢?----秦皇、孙武都是历史人物,加了之后似乎更能突出原始森林的历史感。在文章中加入历史元素,能使文章读来更厚重,有沉甸甸的感觉。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可以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同样具有人文气息的语句)如:“忽然间,我觉得……‘入云深处亦沾衣。’”化用了唐人的诗句。可再引导同学联系生活感受造一句子。
(6)第二自然段里,“葱郁如染”的“染”字用得很好,好像一支画笔一样,画出一片一片浓浓淡淡的绿色。这个“染”字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好像青苔将曲径幽路慢慢染绿。仿佛青苔也通了人性一样,有了灵性,体现出一种对曲径幽路亲密,依恋的感觉。读一下,这里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茸茸的……蒙蒙的”用叠词突出青苔的特征,很可爱的样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小结】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表现在:整散句、长短句结合的节奏美,拟声词的声响美,运用修辞手法的修辞美。
六、拓展提升
假如你是阿里山风景区管委会的宣传部长,请根据阿里山的特点,为阿里山风景区设计一段简短的广告词,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参考】
这里有拔地参天的千年神木,这里有无边无际的万顷森林,这里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天堂!
——优美如画的阿里山风景区 , 等您来!
七、结语
(播放《大海啊故乡》)
当优美的音乐响起时,我仿佛听到了游子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呼唤,此时,你最想对美丽的阿里山、宝岛台湾说什么?(学生真情独白)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那拔地参天,八面威风的神木?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