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反思提炼>>文章内容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能力培养策略摭谈》
发布时间:2014-06-28
点击:
来源:
作者:刘利珍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能力培养策略摭谈
刘利珍
[摘要]:新课改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我们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并且让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终使学生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关键词]: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
[正文]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体育学科也是如此。在新形势下的农村中学,场地小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器材数量少、不全面,学生每节课练习次数少等,仍然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活动能力的发展。留一定时间还于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能力的必要性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
2、体育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继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上课,短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自主设计意识。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多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自主设计的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的存在。
4、传统的体育教学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后练习”。教师的过多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使得在课堂中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次数少;运动量小,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难,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设计以及活动的时间,约束思考、探索的客观原因。例如上乒乓球课,半节课把打乒乓球的动作都教了,学生能够掌握吗?但当一半时间教动作(不要过多强调学生动作的对错),另一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练习)、看(人家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试(试试自己能做好吗?我的做法对吗),效果就明显好得多。在摸索中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了解、掌握。留一定时间给予学生自主设计并练习,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能力是一种演变和渐进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能力是一种演变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培养体育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态度;二是培养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技能;三是培养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思维。
1、培养体育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态度
1.1教师必须富有自主设计的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自主设计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自主设计的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自主设计的学生。就教师的"自主设计的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自我设计思维、自主设计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的精神。
1.1.1教师教案设计时要考虑周详
教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农村中学中,班级学生较多、师资、场地、器材少的特点,使得教案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定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复习课与新教课的关系;体育好的学生与体育后进生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任务。例如:中学教材中的跳远(新课),在农村中学一般会受到场地限制,备课时可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如何安排学生运动的量和学习效率是关键,如果让学生练习一次跳远后,再安排一定的素质练习,虽解决了运动量,但对学生跳远动作的掌握效率则不高。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将男生分成甲、乙两组,使男生的甲组练习,乙组观察记录错误人次、错误类型以及哪位同学跳得好、教师的指导性建议。练习一定时间后双方交换,最后如何安排讨论的时间。女生安排其他复习课内容。对于复习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进行练习,如篮球、羽毛球等备课时还应将跳远的常见错误、解决方法记录在案,这样有助于在讨论时减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学生跳远的运动量的不足,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跳远技术。让学生在认识、比较、练习、探讨、思考中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学。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适当让学生自编一些游戏项目,在游戏中让学生找到自主设计的乐趣。要求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活而不乱、自由思索、探究的情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练习。
1.1.2教师让学生在实践课中练习任务,并让其自主完成
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每组7人左右)进行练习。各组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找到的方法。并总结练习心得与效果:为什么?——怎么练习——有无改进(创新)方法——效果怎样。立定跳远教学中,笔者在讲解其姿势要领时,同时也对学生提出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半蹲充分,摆臂与起跳协调,蹬地有力,空中收腹、收大腿,落地时小腿前伸,手臂用力往后摆。”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分组让学生主动学练并观察其他同学的姿势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动作做出自我评价。有疑难或技术动作不明确地向组长汇报,由组长负责帮助指导。练习后集体讨论立定跳远中的重点、难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十分钟后,再由教师总结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纠正个别动作的错误学生,最后学生各自练习5、6次。对于有创新的意见或方法给予肯定,在这个练习中有同学提出“在脚落地时,可否成外‘八’字形来增加跳远的距离。”我当场给予表扬并成立课后研究小组,事后表明确实有所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体育好的学生的指导能力,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所有学生的思索性。同时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优点和发现学生的缺点,及时进行表扬和改正,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积极性。
1.1.3教师应做好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是将学生在练习中常见错误的动作,违规的行为,自主设计的建议,练习的态度、效果和教师的组织教法的失误或者值得一提的成功之处,临时发生的意外事件及处理方法等都记录在案,并且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归类、分析、总结。这将对我们以后改进教学教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自我设计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教学任务向以教学任务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灌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世界杯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自我设计态度的升华。
1.3自我设计必须大胆探索、求新
自我设计体育活动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设计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2、培养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技能
自主设计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自主设计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自主设计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自主设计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是很难有体育活动的自主设计能力,在自主设计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3、培养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方法。
3.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
参加人数 → 达到目的 → 活动形式 → 胜负规则 → 场地、器材、时间 → 裁判安排 ,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
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3.2优化组合
一种自主设计的体育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个新的活动来,两个新的体育活动之间可能有一种或多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的自主设计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的衍生。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
3.3重新排列
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后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3.4迁移提高
自主设计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自我设计源于从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自我设计也可进一步激发以后的自我设计。如低年级戏绳(个人抛投接等)--中年级戏海绵球(2人抛投接等)--高年级戏篮球(多人抱抛投传等)。
3.5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 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笔者不能用某一个学生自我设计过程的典型事例来刻画其他学生自主设计的过程,每一个学生自主设计过程与他的自我设计态度、自我设计技能、自我设计思维的分布有关。每一个自我设计过程都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尽管以上简略刻画了自我设计过程的三个特征,但是每个特征的显著性在每一次自我设计过程中的比重和表现形式都可能不同。
总之,每堂体育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有效的练习方法,使学生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地参与并完成每次体育课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效果。教师要教法灵活、创造情境,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设计并练习、自我检测、相互协助、自我评价的方法,增强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终使学生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