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神秘感 追求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 福建省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田奇述
目前,教师对课题研究存在神秘感,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如何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感呢?
一、 从鲜活的实践问题中提炼出课题,打破研究课题提出的神秘感
在一次公开观摩课活动的评课时,我针对几节数学课作了《向这几节数学观摩课学什么》的专题发言,从几节数学课“乐学”情境的创设以及目前学生大量存在的厌学情绪,提出了“以乐学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观,并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轴,发展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基础上作了概括,使其成为“五为主”教学思想的延伸。之后,全县有多所小学选择“以乐学为主味”作为自己的实验课题,这样教师亲眼目睹课题提炼过程,消除了研究课题提出的神秘感。
二、 课题研究过程要循序渐进,让教师有事可做,打破课题研究过程的神秘感
首先,初步实验阶段——在传承中创新。我们要求教师收集各刊物发表的“激趣导入”和课终“结课存趣”的案例,并通过修改、加工后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过去教学只重于课始和课终的激趣与存趣,而不重视课中乐学问题的弊端,把一节课分成“课始乐学段,课中乐学段,课末乐学段”来研究。课中乐学段着重进行了“异步指导,自主乐学” “快乐动手操作” “愉快合作” “乐练提高”等“乐学”策略研究以及“乐学主味”诸因素研究。如,乐学与幽默、乐学与游戏、乐学与多媒体等。这样“传承”部分教师熟悉,“创新”部分难度不大,整个过程教师有事做,懂得做,做得好,课题研究的神秘感也就少了。
其次,深入实验阶段——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及时调整了研究方向,把“乐学主味”与落实“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展开了:(1)“自主乐探”研究。(2)“快乐合作,共同进步”研究,(3)新教材“乐学”素材开发研究。(4)“情知交融,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5)情感化考试研究。这样教师看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与目前最热门的“转变学习方式研究”也很接近,消除了课题研究的神秘感。
第三,提高实验阶段——引导理性思辨。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认识必然会提高,有的老师对“主味”提出质疑,这时我们及时把“以乐学为主味”研究从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行了:(1)“乐学”理论的源流研究。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愉快教育”再到“以乐学为主味”等全方位进行梳理,系统进行回顾,全面展示“乐学”新视野。(2)“乐学”的辨证思考。从乐学与勤学的关系、乐学与苦学的关系等引导思辨。这样课题研究基本完成,教师亲身全程参与研究,完全消除了课题研究的神秘感。
三、 改变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打破课题研究成果认定的神秘感
经过几年的研究,先后有《以乐学为主味》 《让“主题图”生动起来》等50多篇文章在《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教学研究》等30多家刊物上发表。《以乐学为主味》《课堂教学初探》等优秀论文获市一等奖,教师们都看到了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效。
但是,许多学校的领导总是把课题的价值定位于级别,于是争着上国家级的课题,至少也要上省级的课题。其实,这样教师的神秘感越深,畏难情绪越大,课题研究越难扎实有效。教育家刘佛年认为:“只要有点新意、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些,我们只把课题研究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磨刀石”。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作为评价理念。现在“以乐学为主味”课题研究承载着新课改的新理念,已融入教师的头脑,化作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动,课题实验促进了教师成长,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