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语文教学中片断模写的行动研究》>>课堂研讨>>文章内容
《春》教案
发布时间:2014-11-19
点击:
来源:
作者:吕月华
《春》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漂亮的花儿吗?——老师也很喜欢花。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另一幅鲜花盛开的世界,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之春的美丽!
(二)作者简介:(略讲)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写诗,后写散文,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抗议美国扶持日本,拒绝接受“美援”面粉,8月病逝于北京。
一生著作20余种,近200万字。有诗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
(三)朗读:
1.目标:
读准音,熟悉文章内容、结构,读出蕴味。
2.策略:
A 课前:预习查字典,读准音,反复读熟。
B 课堂指导,正音。
C 时间安排:10分钟。
3.步骤:
A 学生朗读(自荐与指定相结合),教师针对指导、正音。
B.播放朗读材料或师范读(学生可轻声跟读)。
备注: 欣(xīn)然 嗡(wēng)酝(yùn)酿(niàng)巢(cháo)蓑(suō) 黄晕(yùn)
(四)解读:
(1)温故而知新:(3分钟)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
(2)梳理与探究: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全文(自由朗读),看一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天的?(也就是说,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明确: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
2.具体分析:
盼春
(1自然段)
梳理: 盼 → 来 → 近
明确: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 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这个开头写得好,希望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学习!
绘春
(2-7段)
<1> 宏观勾勒:(2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
梳理:
山——朗润(春草出土,树叶翠绿)
水——涨(冬天“水瘦天寒”,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汇入江河,所以水涨起来了)
太阳——脸红(阳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变为直射,气温升高,仿佛太阳靠近人们了,看得更清楚)
明确:用词精确,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种严谨态度。
<2> 微观描绘:(3-7段)
春草图
指名朗读“春草图”,注意读出你认为应有的感情。
梳理:
草:质地—嫩;色泽—绿;长势—满。
小孩:草地上玩耍。
明确:本段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提问:
作者时刻关注着春天的到来,照理说,小草发芽是逃不过作者的眼睛的,可是,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呢?
回答:“偷偷”—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声不响生长的动态。表达惊喜之情。
“钻”—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看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春花图
齐读“春花图”。
梳理: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由上到下,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提问:“话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好在哪里? (2分钟讨论)
回答:“闹”和“飞来飞去”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蜂蝶忙碌的热闹景象,用词恰当贴切。既有动作又有声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运用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从侧面写出春花多、艳、味甜的特点。
备注:
比喻: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
本体+(喻词)+喻体
明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暗喻:“荷叶长成了伞。”
春风图
指名朗读“春风图”。
梳理:
“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触觉(和煦、温暖)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嗅觉(芳香)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悦耳)
明确:本段分别从触觉、嗅觉、听觉几个方面来描写春风,突出其温暖、轻柔、清新的特点。
春雨图
(略讲)
教师朗读“春雨图”。
梳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多、小,下的时间长。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迎春图
(略讲)
齐读“迎春图”。
梳理:范围广、人数多、年龄全 → 喜悦心情
赞春
(8-10段)
<1> 梳理: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
<2> 提问: 为什么要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明确: “刚落地的娃娃”—— “新”。点明了 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一年的开始,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美”
“健壮的青年”—— “力”
(五)主题思想:
通过对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充满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赞叹之情。
四、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盼、来、近
宏观勾勒: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热爱春
绘春 → 春草图:嫩、绿、满 赞美春
春花图:上→ 下,正+侧 爱自然
微观描绘 春风图:和煦、芳香、悦耳 爱生活
春雨图:细而密
迎春图:喜悦心情
赞春 →新、美、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