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发运用生活课程资源的策略研究》>>课堂研讨>>文章内容
重复的魔力
发布时间:2014-11-24
点击:
来源:
作者:方莲
设计者
|
方莲
|
课题
|
重复的魔力
|
|||||||
学科
|
美术
|
班级
|
七年级
|
教时
|
1
|
日期
|
2014.3.26
|
|||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器物、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利用拼贴组合等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重复构成的视觉变化,体会和感悟视觉中单个到多重的视觉变化与影响力,体验这些变化的美学意义,获得设计语言中由重复构成带来的审美经验。
教材分析:
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方法,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学习非完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本课所要讲授的重复构成内容,也具备感性认识的能力。此学段的学生很喜欢自己创作,但由于想象力的匮乏,较难设计出构思新颖、个性鲜明的作品,而且学生在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不过,此学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既有条件下,本课教学应顺应学生的认知和求知欲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重复构成中的骨格形式变化形成重复构成形式;将这些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实例探究,感受重复
1、寻找重复
2、认识重复
(三)自主实践,体验重复
(四)欣赏评价,拓展延伸
|
视频导入
(1) 大自然中的重复
课件出示各种大自然的重复图片
(2) 生活中的重复
课件出示各种大自然的重复图片
师:同学们,为什么重复能带给我们整齐有序和谐之感?就比如这盒珠子,为什么能带给我们整齐有序之感?
引出骨格和基本型。
讲解重复的概念
师:如果我想做一件和这个不一样的重复构成作品,你们有什么方法?改变什么?
师总结: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课件图例说明),当然,重复的骨格远远不止这么多。而不同的基本型也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课件图例说明)。那相同的基本型,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呢?
师总结:我们可以改变基本型的方向,(课件出示图片:基本型相同,方向不同),我们还可以改变基本型的大小(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我们更可以改变基本型的颜色(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当然,还能改变骨格排列方式。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步骤
提出要求:
1、小组共同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以小组为单位,在KT板或者卡上用谷物树叶等做粘贴。
3、从基本形、方向、骨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作品要富有美感。
教师适当点评
课件出示艺术家的作品,设计作品,重复的其他形式:分解的重复。
|
观看视频,谈感受。
学生寻找大自然中和生活中的重复
学生欣赏重复构成图片
生:因为有了格子。
生:改变骨格,或者改变基本型。
生:学生讨论回答。(可以改变基本型的颜色、大小、方向……)
小组合作,利用身边易得的种子,树叶等物品,利用拼贴组合的方法制作一幅重复构成的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
|
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音乐和视频资料的欣赏与观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听觉与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力,让学生对重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课程的深入做好铺垫。
本环节教学从自然界——生活这样的一个关系为线索,使学生对重复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并随着内容逐层展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了审美能力,愉悦了情感,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首先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两个组成要素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作品分析、动手尝试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动手动脑其乐无穷,又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师的示范作品是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分组合作是我们美术教学中常见的学生活动方式,既可以通过合理分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的设想能够以较快较好的方式来实现,也轻松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环节中的作品展示是要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自我展示的勇气和能力,通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辨析及评价能力,教师最后给予适当点评,并根据作品的特色给予奖项,是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美术课的兴趣,同时也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以后的设计制作中能做得更好。
|
|||||||
教 后 反 思
|
||||||||||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到了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各个活动内容,自己去寻找和发现,找出规律并自己去创造,真正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而且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作风采。在作业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并且抓住学生每一个闪光的地方,对他们进行适时的鼓励,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此外,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录像内容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也以其多样性和直观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并使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多媒体在美术课堂运用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后交流合作,思维被拓展,创意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创作了一幅幅造型好、创意妙的作品,课堂成了学生的创想天地,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