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语文教学中片断模写的行动研究》>>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课题分工安排
发布时间:2014-09-07
点击:
来源:
作者:商骏涛
1.对模写文本——阅读材料选择的研究。(李飞云老师、吴赛花老师、陆群老师)
(1)略高出一般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选择一些考场优秀作文,写作水平上比学生要高出一些层次,差距隔阂又不会太大;选择一些名家美文,力求选择风格质朴,意境明朗;一些经典课文也是上佳选择。
(2)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应首先设想,范文的内容是否和学生存在生活差距,能否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有没有理解障碍,模写时会不会存在选材困难的问题等。也可预先做个统计,了解一下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喜好和欣赏风格,选择尽量贴近学生一些的。
2.对确定读写结合点的研究。(李飞云老师、吴赛花老师、陆群老师)
(1)每次训练侧重一方面。让学生紧紧围绕这一个点,反复阅读,细细揣摩,认真模仿,写好写像。
(2)从学生写作实际出发。即学生作文中缺什么,在训练中就补什么,如选材单一,思路狭窄,内容空洞,描写苍白等。
(3)从选文的写作特色出发。范文的最大特色,就是范文最为光芒四射的地方,学生一读为之激赏,再读为之倾倒,带着这种情感,进一步有目的地研读,就容易发现范文的“玄机”所在,习得范文精髓,模写时笔头就自然流畅。
(4)选题要呈现一个有序提高的动态过程,由点到面,逐步伴随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成长。
3.指导学生基本达成模写目标的研究。(丁芸波老师、吕月华老师、沈亚南老师)
(1)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
横向,要考虑每次训练具体让学生巩固或习得哪种写作方法,并考虑它和前面训练点之间的联系,做到分类清晰、过渡自然,并略呈递进趋势;纵向,要根据横向的每个训练点,以及训练情况的反馈,分析大部分学生的能力优点和弱势,确定今后要在哪些方面再进行巩固训练。训练要求具体,学生抓住了重点,有针对性地研读模写,效果也较明显。
(2)提前给出简明的达标要求,对照要求完成习作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训练前做到有的放矢,训练中时时对照不偏离,训练后完成初步自我评价。
4.改进与优化习作评价的研究。(许小云老师、卜萍老师)
(1)用量化的分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可以以8分为标准分,根据习作质量高低在5分和10分之间浮动,如果有书写特别端正漂亮的,或习作中有各种上佳表现的,可在原来得分的基础上载另外加1—2分。
这样,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基本分之间最大的差距也不过5分,基本上每位学生都得到相应肯定和鼓励;真正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满分甚至是附加分;没有了不及格的担忧和动辄十几分的差距,习作兴趣不断升温。
(2)用“评语”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
评语除了以书面形式在作业纸上表达出来,也可和学生当面进行交流。一句简单的鼓励,也会传递一种力量;一回思想的交流,也会催发一份理解;一次准确的指引,也会令人茅塞顿开;几句善意的批评,会让错误望而却步。
(3)在课堂讲评中引进激励机制。
充分鼓励并展示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品,真正将对优秀习作的学习进行到底,让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收获;发现并肯定学生习作中有进步的地方。
5.引领学生进行升格创作的研究。(吴伟星老师、张洁老师、陈丹老师)
(1)督促学生进行评后反思和小结。小结工作必不可少,哪怕只是让学生口头完成或作一下思考归纳。作文片断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必须把细致的阅读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反思和小结,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褒赞在习作中张扬自己个性的学生。我们要利用一切时机,褒赞那些在习作过程中凸显个性的学生及作品,以此表明教师的态度和立场,引导更多的学生敢于去大胆创新,写出更具生命力,更为活泼感动人的作文来。
(3)定期进行作文片断的升格训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督促学生在欣赏了同学的优秀习作,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后,再次对照范文和自己的习作,字斟句酌,及时进行修改。修改,就是进行二次创作,要引领学生在完成既定模写目标后,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与升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