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语文教学中片断模写的行动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反思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发布时间:2016-03-10
点击:
来源:
作者:商骏涛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二)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反思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
来源
|
网络
|
|||
作者(或讲座人)
|
|
学习时间
|
2016.3
|
学习者
|
全体语文教师
|
|
学习摘要:
1、深入课文,找准练笔训练点
(1)小练笔的“点”可选在经典、精彩处。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如:《绿》这篇课文,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写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像大作家那样那样写一写:同学们,作家为什么能发现那么多绿呢?绿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发现。(播放有关绿的图片)请大家去找寻一份让你感动的绿,小到一片绿叶,大到一片森林,用你的笔直抒心中的绿,时时刻刻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绿色吧。
2、每一个环节设计都是为练笔服务
《打碗碗花》教学设计非常简单:说说平时积累的心理活动的词语;读懂课文(5-7)小节,理解心理活动的词语;创设情境,运用心理活动词语写话。但是每一个环节设计都是为练笔服务的。说说平时积累的心理活动的词语,看似简简单单的导入,其目的是让孩子们把平时积累的心理活动词语在脑海里再现,以便练笔时信手拈来。教学第二个环节:读懂课文(5-7)小节,理解心理活动的词语,与最后练笔息息相关。没有理解,就谈不上运用。只有真正理解这些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才能运用自如。创设生活情景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激发了学生练笔的兴趣。练笔不是随随便便的。当然不是所有的练笔都像《打碗碗花》这样设计,练笔的形式很多:抓典型的句式;抓各种结构的段式;抓文中的空白处、想象处……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练笔,都应该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练笔,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
||||||
学习心得:
“小练笔”就其篇幅而言,短小精悍;就其章法看,不求其成“体统”,只要达到训练目的、训练要求即可,不限于结构的完整。二是“活”。1、形式灵活。既可对课文某一内容编写、扩写、续写,又可借鉴课文的某种句式特点仿写。2、内容灵活。可以写物、写景、抒情。 3、时间灵活。可安排在全篇课文学完之后,也可安排在某段课文学完之后。在不影响阅读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训练的时间可短,可长。鉴于以上特点,阅读课上的“小练笔”有很多好处: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