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策略研究》>>课堂研讨>>文章内容
《承诺是金》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
来源:
作者:缪菁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诚实信用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目标:解读生活中守诺的意义和失信的危害,增强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知识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信守承诺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解读生活中守诺的意义和失信的危害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情感熏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核心价值观之歌》,渲染气氛,情感铺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的梦想是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弘扬正能量,做诚信的人。诚信是什么?是真诚待人不说谎,是信守承诺不食言。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第9课第二框:《承诺是金》(展示课题),共同探讨人们为什么把承诺比作黄金。
二、教学主体:
1、活动一:图说美德(明理)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信守承诺的故事不胜枚举。多媒体显示四幅美德故事的图片。学生讲图片背后的故事。
教师归纳承载信守承诺美德的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些名言、故事告诉我们: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并在血脉中代代相传。
2、身边的榜样——赵庆珍(体验)
播放视频资料:《替烈士尽孝 一声承诺几多情》。
学生对视频中最让自己感动的情节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赵庆珍兑现承诺的付出与回报。点拨:既然作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有诚信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
3、活动二:反思承诺(感悟)
出示三则材料:
一名在德国学习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但在找工作时却到处碰壁,没有一家公司肯接收他。原来他曾有过三次乘车逃票的记录——没有兑现“自觉购票”的承诺。
三鹿集团曾是中国知名的乳品企业。因没有信守对消费者“品质保证,让人放心”的承诺,生产含有毒物质的婴幼儿奶粉,包括原董事长在内的多名涉案人员受到了法律的严惩。2008年底企业破产。50多年打造的品牌毁于一旦。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 6000 亿元。
学生四人小组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不信守承诺会使个人、企业、国家付出怎样的代价?
老师下去引导、组织、点拨。
信守承诺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信守承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信守承诺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4、活动三:我与承诺(导行)
学生说自己曾经对谁做出过什么承诺?是如何兑现的?收获了什么?
在此基础上,八人小组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讨论决定我们中学生应该把哪些守信行为存入“美德银行”。 把哪些失信行为放入“垃圾桶” 。
三、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时时处处有承诺,既然,就要兑现承诺,就要努力兑现。因为信守承诺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份责任。信守承诺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只有把信守承诺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去,信守承诺才能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