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物理对话》简案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李晓兰、陆群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古诗、皮影戏、情景剧多种形式,了解古人智慧,发现古人对物理中声、光、电、热、力学的探索。
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3、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实现古人与今人对话,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小组合作的精神。
二、展示器材:
声控小车、小孔成像、魔镜、凸透镜、走马灯、斯特林发动机、气压计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已经将初中物理的声、光、电、热、力知识点学习完了,学生平时利用课后时间和社团活动制作了很多小制作,借助物理、语文课堂,给予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实现古人和今人的穿越时空的对话。
四、教学过程:
一、声学(第一小组“余”声三日) | |
古人 | 今人 |
生1:吟诵《枫桥夜泊》 生2:吟诵《夜宿山寺》 生3:吟诵《鹿柴》 | 展示声控小车: 生1:讲解制作过程(PPT) 生2:演示操作过程 生3:讲解原理 |
师评: | |
设计意图:古人与今人对话,从古诗中感受到声音的传播、特性、衍射,到今天的利用半导体材料制作成声控小车,让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 |
二、光学(第二小组多“彩”多艺) | |
古人 | 今人 |
生1:皮影戏:中国四大名著中情景《三打白骨精》 生2:吟诵《岳阳楼记》 生3:吟诵《钓鱼湾》 | 生1:小孔成像 生2:魔盒 生3:“削冰”取火 |
师评: | |
设计意图:古人与今人对话,从2000多年前的西汉民间传统艺术、故事到现在的实践活动,分别对应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
三、电学(第三小组自强不“吸”) | |
古人 | 今人 |
生1:西汉摩擦起电的故事 生2:演示 生3:演示 | 展示范式起电机: 生1:讲解操作过程 生2:演示操作过程 生3:讲解原理 游戏:自强不“吸” |
师评: | |
设计意图:古人与今人对话,从西汉古人对摩擦起电的研究到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古人对电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电学的理解,鼓励学生不断迈出探索电学的步伐。 |
四、热学(第四小组一腔热“血”) | |
古人 | 今人 |
孔明灯 生1:介绍起源 生2:讲解制作过程(PPT)、演示操作过程 生3:讲解原理 |
生1:展示走马灯 生2:展示纸蛇 生3:展示斯特林蒸汽机 |
师评: | |
设计意图:古人与今人对话,起源于三国的孔明灯,让学生感叹古人的智慧,学古人制作中国传统玩具走马灯,我们现在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要看得更高,想得更远,展示蒸汽机的模型。 |
五、力学(第五小组“力”争上游) | |
古人 | 今人 |
情景剧:《河中石兽》
| 生1:气压计的制作 生2:气压计的使用 生3:原理 |
师评: | |
设计意图:古人与今人对话,通过情景剧,让学生演绎文言文情节,利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合诵引出大气压力,学生利用简易器材制成气压计,通过实地的测量,掌握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