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生命与和平相爱
教学目标:
1、 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从现状中更深的了解这个民族。
2、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了解,知道犹太民族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生存能力的情况并能体会出犹太民族珍惜生命,向往和平的感情。
3、 学会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前学习:1、学生课前查找并了解电影《索菲的选择》和《辛德勒的名单》的情节内容,了解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 词 林
1.煞有介事(shàyǒujièshì):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
2.杀戮(shālù)杀害(多指大量地)。
3.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雕刻一样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兴致盎然(xìngzhìàngrán):形容兴致很高。盎然,洋溢的样子。
5.娴熟(xiánshú):熟练。
6.侃侃而谈((kǎnkǎnértán):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资 料 库
作者作品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 年9 月生于北京,1975 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 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 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 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 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 ~1987 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 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居石家庄,先后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等。
铁凝是中国文坛一道朴质而多彩的风景。中学时代的她就做着作家之梦。父母曾经试图在绘画抑或音乐上对她施加影响。然而她的敏感的天性以及对语言文字的天生的领悟力,使她觉得更适合于选择后者这种表情达意的方式。
相关资料
犹太人的历史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犹太人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巴勒斯坦,他的后代分为两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古兰经中也承认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格(阿拉伯发音为叶尔孤白),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天使搏斗的人”,他生有12个儿子,在一次灾荒中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喜克索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喜克索人被努比亚人暴动赶出埃及后,犹太人的地位急剧下降,伦为埃及人的奴隶,他们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个儿子的后代形成12个部落,原来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统一成一个国家,由犹太部落的大卫担任国王,以色列国家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阿拉伯发音为苏来曼大帝)担任国王期间达到鼎盛,所罗门死后,10个部落的人不同意所罗门的儿子继承王位,他们拉出去单独成立以色列国,犹太部落和本雅明(便雅悯、本杰明)部落联合成立了犹太国。以色列国不久即被巴比伦人消灭,犹太国尚坚持了几百年,后来也终于被亚述帝国攻占。人民被虏到巴比伦成为奴隶,波斯帝国消灭亚述后,犹太人被允许回国重建耶路撒冷神庙,以后犹太国相继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最终因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神庙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他们自称为犹太人。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依地文”;在中国的犹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吃猪肉,逐渐和回族混淆。因为他们信仰不同,在基督教国家受到歧视,不得拥有土地,只好经商,逐渐积累商业经验,基督教徒不允许放高利贷,而犹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从事信贷活动,逐渐成为欧洲的著名商人和银行家,更为低层平民所憎恶,不时发生打击犹太人事件。终于导致在希特勒德国发生迫害、消灭整个民族的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大量移居美国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国,重新人为恢复希伯来语言,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人的矛盾斗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
(资料来源于《犹太人历史》 作者:美国 大卫·托马斯 南京海格立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1年出版)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
提到马克思、海涅、爱因斯坦,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你们知道吗,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民族,犹太民族。那么犹太人究竟是怎样的人?这个民族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去走近犹太民族,了解犹太人。
激发学生对犹太民族的浓厚兴趣。
2、简介作者,析题。
铁凝,当代女作家。
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标题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让学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本文写的一个人是谁?一个家庭是哪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2、找出文章中能清晰地体现作者写作思路的几个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找出重要语句并朗读。
明确:关键句子是“这个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满28岁,何以具备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气概与能力”以及表明访问行程的语句。
3、指导学生划分段落并归纳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1)写对犹太人的基本印象与了解,引出所要介绍的人特戴维。
第二部分(2—5),写戴维的语言才能。
第三部分(6—11)探寻戴维语言才能形成的原因。
第四部分(12—14)继续叙述对戴维的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共同研讨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生共同学习第一部分。
让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思考:开头为什么从“迫害”、“杀戮”说起?(提示:注意“今天”前后内容的不同)
明确:从“迫害”、“杀戮“说起,一方面这是写犹太人的常用的切入口,另一方面,这实际了是为写犹太人的民族精神设置“历史背景”,为写民族精神张本。同时,把犹太民族被杀戮的历史与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进行今昔的比照,以引起读者对戴维和他的民族的“巨大创造力”的源泉何在的思考。
2、分析第二部分
(1)自读第二部分,问:戴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明确:精干、灵活、天真、快乐、冷静、成熟。
(2)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充分展现了戴维的语言才能?
明确:阅读中文长篇小说已经达到了无需辅导的程度,学习中文明间很短(不过四年);普通话自然、流利、准确、自如,发音类似标准播音员;掌握多种语言;参加中文考试获佳绩;从事翻译工作深受好评;在《北京青年报》开设专栏。
(3)讨论:课文除了表现戴维的语言才能外,还表现了他的什么才能?
明确:表现了戴维在掌握知识、翻译、理解和包容“别人的文明”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4)小结本部分。
明确:这一部分中,作者在首段所勾画的犹太民族历史背景下,以大段的篇幅来展现戴维的语言才能,一方面以戴维这个犹太民族的个体的突出才能来表现“生活在世界和地的犹太人,他们以自己在诸多方面的出色表现,向人类证明着这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探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张本。
三、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戴维产生优秀才能的根源。
(2)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查阅有关史料,进一步了解犹太民族。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阅读情况,进入新课学习
1、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查阅资料的内容。
2、共同学习第三、第四部分
(1)朗读这两部分,问:你认为戴维优秀才能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家庭环境与社会教育、成长历程等,注意议论语段。
明确:犹太人的智慧与文化、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年少愿望。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概括所揭示的戴维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作者以一串排比式的问句,一方面表现出戴维有着爱和平、爱生命的信念,有着为和平而奋争的勇气,有着同情人类的豁达心胸;另一方面,从整个犹太民族珍惜生命、憧憬和平出发,有理有据地推论,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和平的期待,对犹太民族的敬爱。
品人物,抒感想。
(1)这样灾难深重的民族依然百折不挠地获得发展,历经苦难而向往和平,从戴维和他的父母身上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些。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更深地走近戴维,以“我从戴维身上学到了 ,因为他 。”或“我佩服戴维的 ,因为他 。”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组织学生交流。
(2)这样出色的青年是怎么造就的呢?这自然离不开他父母及学校的教育,从学校及他的父母身上你找到了戴维如此优秀的原因吗?戴维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
(1)、让孩子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2)、对孩子的教育爱而不溺;(3)、保护孩子思维的独立性;(4)、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5)、家庭氛围和谐、朴素、温馨而有克制。
(3)你还了解犹太家庭的哪些教育孩子的传统?
学生介绍,教师可做补充。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由于犹太人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不得不依靠教育来掌握谋生技巧并提高社会地位,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没有其他民族能出其右者。犹太每个家庭的父母,为了子女的求学,往往不惜倾家荡产;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也有严格的规定和优惠政策。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规定5—16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如本人愿意,到18岁仍可享受免费教育。据一项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犹太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整个美国社会平均水平的5倍,是名副其实的知识精英。
4、赏语言,析主旨。
以上这些就是戴维以及所有犹太人优秀的真正原因吗?作者的探究似乎并不止于此,你能从文中找出点明主旨并指出犹太民族精神的语句吗?
这种古老的,然而人类永远需要的声音,使我忽然发现,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著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
你能结合戴维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全班交流。
5、据本文,学写法。
为什么说课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以小见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
戴维是千百万个犹太人中的一员,是整体优秀的犹太民族中的优秀个体,正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滋润、灌溉出戴维优异的人格力量。文章要揭示其品质的源头,就必然揭示出他个性中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共性,通过他透视出整个犹太民族。
6、依国情,谈感想。
和犹太民族一样,我们中华民族也是深受灾难的民族,学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作为有同样遭遇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不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等各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发扬之处呢?
学生自由发言,围绕文章谈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7、布置作业。
创新思维小练习:“后来一切都好”作者认为是“像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请你也写一句告诫人类的“和平箴言”
课外借助网络阅读:《中国人该敬畏犹太民族的一千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