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
教案设计:吴伟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吴伟星
教学目标:
1、有表情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从而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3、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4、构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
第一部分第一层(1—34节)米行粜米。
教学难点:
1、运用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步骤:
一、基础知识:
1、默词:
河埠头 白腻 占卜 松懈 作梗 迸裂 廒间 缴租 踌躇 零沽
拗不过 荡漾 敞口朝天 鄙夷不屑 将信将疑 理直气壮
2、你能运用下列词语,造出有创造性的句子吗?
(1)懊丧……
(2)鄙夷不屑……
(3)将信将疑……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思考:
在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
(一)纲举目张
出示问题,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再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最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1、旧毡帽朋友的感情、态度在粜米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2、米行先生的语气在旧毡帽朋友粜米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现了他们是怎样的人?
3、你认为“丰收成灾,谷贱伤农”的原因有哪些?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二)学会比较
1、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1)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2)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就看不见了。
2、阅读下面语段,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2)“喂,乡亲,这里有各色花洋布,特别大减价,八分五一尺,足尺加三,要不要剪点回去?”
万源洋大利老福兴几家的店伙特别卖力,不惜工本叫着“乡亲”,同时拉拉扯扯地牵住“乡亲”的布袄……
(三)咬文嚼字
结合具体的语境,你能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1、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2、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3、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面孔。
4、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
四、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
五、语文活动
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感悟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六、拓展延伸
你在课内或课外还学过哪些写农民问题的小说?你能说出这些小说与本文的异同吗?
七、布置作业
做完《多收了三五斗》学案上有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