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意歧义的辨析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吴伟星
先请看我省某市的一道中考题: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
A、他还欠款2000元。
B、我们十个人一组。
C、你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情,难免不出差错。
D、上级通知马老师5月26日前去报到。
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测试,执教两个班级的该题的失分率分别为67%、66%。学生普遍反映,对这类题目不会分析,无所适从。该类题目散见于各地中考题,是中考中的难点和热点,考察的是学生对病句中句意歧义一类的理解分析能力。
一、什么是句意歧义
所谓句意歧义,是指一个句子的意思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二、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辨析句意歧义
笔者在讲析上述试题时,要黑板上将例题板书两遍,并指导学生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进行辨析。
①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
A、他还欠款2000元。
B、我们十个人一组。
C、你[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情,[难免][不]出差错。
D、上级通知马老师[5月26日]前去报到。
②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
A、他[还]欠款2000元。
B、我们十个人一组。
C、你[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情,[难免][不]出差错。
D、上级通知马老师[5月26日前]去报到。
A句是个歧义句,一种将“还”看作动词,作谓语中心语;一种将“还”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B句是个歧义句,一种将“十个人一组”这一主谓短语理解为谓语中心语,一种将“一组”理解为谓语中心语。D句也是个歧义句,一种将“5月26日”理解为状语,一种将“5月26日前”理解为状语。只有C句无歧义。所以该题应选C。
这样对比分析,一目了然。
另外,笔者用同样的方法又补充一例句:
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该句有歧义。一种理解是“这辆自行车没有锁”,把“锁”看作名词,作宾语中心语;一种理解是“这辆自行车[没有]锁”,把“锁”看作动词,作谓语中心语。
由此可见,学会句子成分分析法,打下扎实的语法功底,在分析病句时可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这篇论文发表在2001年11月8日的《常州教育》上,因发表时有删改,故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