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工作室>>陶翔工作室>>活动剪影
《动能势能机械能》 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0-12-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沈玉宇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说课稿  

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沈玉宇  

各位评委:  

下午好,基于我对《动能 势能 机械能》的教学思考,我将从说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把握。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知道:“能量、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在我们物理教材中,能量始终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在学生学完上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后,他们已经建立起了力做功的概念,那么《机械能与内能》这一章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确立能量的概念。并且着重学习八年级所学习到的两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所对应的机械能和内能,还有两者的相互转化。这将为第十八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伏笔。这是本章在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地位。   

就我们主要谈的第一节《动能 势能 机械能》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①能的定义,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和决定因素,③这三种形式能的相互转化。教材引出了动能的概念后,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材中正文均以宋体字出现,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在教材32页,中以楷体字出现,可见这个知识点教材的要求只是“知道”。而弹性势能的概念需要“掌握”。对于重力势能,教材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将图12-9a)的打桩机建立模型 ,以“活动12.3 模拟打桩”来开展实验研究。接着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摆球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最后,在“生活物理 社会”给出了“大海中蕴藏的机械能”的阅读材料,以提高用物理原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这些内容大部分要结合实例来认识。结合教材实际,我准备用三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解决问题①②;第二课时:解决问题③;第三课时:默写基本内容和处理习题。今天就第一课时来说说我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同时,主动回答问题的意识非常淡薄,所以抓住这些特点,采用典型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对“大货车通常比小轿车造成的车祸严重、拉满的弓可以将箭射得越远”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加上前面对“重力、弹力”和“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学习,积累了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用准确的物理语言叙述物理规律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动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理解“转化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的因素。在“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既要思考一个抽象问题:小车的动能如何来判断?又要想小车的动能究竟是什么位置的,如何来改变那时候速度?这些思路上的“瓶颈”,对于分析问题能力有限的初三学生来说是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我认为“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这节课的难点。  

以上是我对教材方面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如下的教法:直观体验法、实验探究法、提问引导法和讨论法。  

三、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我采用了如下的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带弹簧的圆珠笔,橡皮筋,纸板,探究动能影响因素的实验器材,模拟打桩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海啸将轮船冲上陆地;海流能推着潜艇前进,学生获得能量的初步感受后,探究兴趣大增,进而点明学习完了本节内容你就会明白。  

【进行新课】  

(一)能  

1.动手探究:用带弹簧的圆珠笔竖直放置,向下压缩弹簧后释放,观察现象。(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运动的玻璃球甲推动玻璃球乙的实验(进一步引导得出能的概念。)  

3.分析:能将另一个物体推出一段距离,对另一个物体做了功。  

 4.得出概念:物体具有对外做功的本领。  

5.辨析:被压缩弹簧的圆珠笔没有被释放时对对圆珠笔做功了吗?那么它有没有能量呢?指明能量与是否做功无关。最后指出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为焦耳。  

(二)动能  

1.展示图片:图12-312-4,得出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让学生举例你知道的有动能的物体,加深对动能的辨别)  

2.引导:学生观察图12-1,为什么不同车的限速不同?若班里最强壮的甲同学和最瘦弱的乙同学玩“斗斗鸡”的游戏,他们以相同的速度撞向对方,那被撞出去的会是谁呢?请思考影响动能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的客观差异出发,让学生玩的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使的课堂气氛更为轻松,为下面重要的实验探究做好环境准备)。为了突破如何观察小球的动能的这个难点,可让小车在水平面上以不同的速度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距离,从而判断出: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即可表示小车的动能大小。  

3.学生猜想:启发同学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4.演示实验:利用桌上的斜面、小车、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该实验考点较多,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①探究谁的动能,在什么位置的动能 ②用什么研究方法     ③如何知道小球动能的大小,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④如何改变小车到水平面的速度。  

5.交流归纳: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规律 ,两条规律分别记录在书上对应的实验图下方。  

(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试验、概括总结的能力)   

6.随堂练习:①思考图2-1,为何载重汽车的限速最低?  

②书上WWW练习第一题  

(通过了解社会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  

(三)重力势能  

1.展示图片:图12-9,现在小高层住房日趋普遍,研究表明:“一个30g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即可使人当场死亡。”我们可以看出,在高处的物体具有——  

2、得出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3、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进行演示实验:以图12-9的(a)抽象出的模拟打桩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5、加深理解: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   

(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四)弹性势能  

 1、启发归纳:被压缩的圆珠笔为什么能跳起来?   

2、得出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3、动手做做:把橡皮筋套在手掌上,拉开橡皮筋后放手,使橡皮筋弹在手掌上。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 加深理解:你能举出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   

(张开的弓、拉开的弹弓、弯曲的撑竿、压弯的跳板、形变的网球及网球拍等。)   

6、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与其他形式的能一样,动能和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  

(学习这一内容,始终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得出相关知识)   

【课堂小结】 由学生对着板书来完成(旨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在课上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同学做出榜样)  

【巩固练习】  

1、下面的物体中,只具有动能的是         ;只有势能的是        ;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1)停在地面上的汽车 (2)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3)被起重机吊在空中静止的货物 (4)弹簧 (5)在水平铁轨上正行驶的火车   

2、思考:如果一块石头静静地躺在高山上,它是否具有能量?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希望能反馈教学,巩固提高。总的设计上希望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布置作业】学案上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一、能  

1.定义:物体具有对外做功的本领  

2.单位:焦耳,J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①当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当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  

三、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影响因素:质量、举高的高度  

①当物体质量一定时,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②当物体举高的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四、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   

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探索和做法,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