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1-02-02
点击:
来源:
作者:陆群
《夏》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陆 群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思路,欣赏夏之美景,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会抓住修辞、关键词等方法品析文中的语言,能够说出文中夏的独特和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3、通过不同人眼中的“夏”的比较,了解视角的多样化,对课文中“夏”之所以独特的原因有所思考。
教学过程:
一、我眼中的夏
以“我眼中的夏天”导入,让学生畅谈自己心目中的夏,那么作家梁衡眼中的夏是什么样的呢?
二、作者眼中的夏
(一)检查预习情况
芊芊 黛色 主宰 轻飞曼舞
磅礴 贮满 匍匐 闲情逸致
迸发 澹澹
(二)感知梁衡心中之夏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这一任务:说说作者心中的夏有何独特之处?并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提示:第一条横线上填词语,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第二条横线上填文中的原句。
梁衡心中的夏是 ,你看 。
示例:
梁衡心中的夏是金黄色的,你看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2文章描绘了夏日的哪些画面?
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暑气蒸腾、农民割麦收麦、农民追肥浇水
(景美、人勤)
3这些画面表现了夏天怎样的特征?
景美:热烈 人勤:紧张、急促
4作者喜欢这个夏天吗?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赞美,讴歌了在夏日忙碌的农人。
(三)品析梁衡心中之夏
1、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1、2处语句进行诵读、赏析。(提示:可以从修辞、关键词<如使用的好的动词、形容词>等角度进行赏析)
预设问题:“他们早起晚睡已经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在他们听窗纸、看窗外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
2、(小结)同学刚才无论是赏析还是朗读都很精彩。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写的景和人的状态,你会用哪个词语?
如紧张热烈、争先恐后等
小结:自然界的生命呈现出的是一种争先恐后的状态,人们呈现出的也是一种繁忙充实的状态,彼此节奏一致,我想这就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共振,生命与生命的统一,这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历代文人眼中的夏
《苦行》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明确:这两首诗写出了两种不同的夏。《苦行》之中是个烈日焦灼的苦夏,《山亭夏日》则展现出一幅清凉优美的图景,诗人一派悠闲自适。
这两首诗与梁衡笔下所关注到的农人劳作的画面并不相同,梁衡能看到夏天自然与人共同的律动,且从中得出哲理性的思索——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这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PPT出示作者简介(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用红色提亮):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总结: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这节课畅谈了“我眼中的夏”,欣赏了“梁衡眼中的夏”,比较了“历代文人眼中的夏”,同学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人看同一种事物往往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与关注点,这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四、图片欣赏
PPT出示几幅梁衡《夏》中的美景,在夏天的旋律中再一次回味梁衡眼中的夏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