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北国秋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1-01-03
点击:
来源:
作者:陈丹
《北国秋叶》教学设计
执教: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陈 丹
一、导入——创设情境,感受情感
(聆听“秋日私语”,展示秋叶画面)
聆听着优美的旋律。欣赏着美丽的落叶,你是否已经陶醉其中了呢?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随着沉醉于这美景中的薛而康,和他一起好好爱一回这北国的秋叶。
二、思考读——感悟文本
学生自我诵读,初步感受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要求学生在“北国秋叶”前加一个修饰语,并能说说这样加的理由。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了解学生经过自渎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突出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调动学生阅读感知教材的主动性,培养其主体参与意识)
过渡: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丰富精彩的答案中,我们原以为干枯的秋叶一下亮丽了许多,在作者眼里,北国的秋叶是美,美在它的色彩斑斓,美在它的飘洒飞扬。接下来,如果你们能潜心地读课文,与作者静静地对话,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你可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圈点批注,协商你想说的话,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探究读——赏析文本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看看除了色彩斑斓、飘洒飞扬,作者还有哪些感悟?
学生边读边批注,边交流边讨论,班内讨论交流个人见解,学生说明作答的理由
1、先读作批注 2、讨论(小组) 3交流(代表)
(学生可能会从落叶的动态美、色彩美谈到追求自由、乐于奉献、珍视生命之类的感悟,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要注意提醒学生自己的体会应从文中来)
(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李丹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
(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里,真正做到与作者共鸣,而且强调了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强调了自己的感悟与文本的关系。学生既能客观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也能恰如其分地点评同学的意见;能诚恳地指出同学理解的不正确之处,也能接受
同学善意的批评,这样的练习,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识风采,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四、无声读——超越文本
有声地读书是一种对话与交流,无声的读书更是一种凝神思考,最后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课文,来质疑,向本文挑战,向作者挑战。请学生再读课文。
1、 自己默读 2、提出问题 3全班交流(代表发言)
质疑:
1、既然提到了生命,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秋叶选择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告别人世,是否意味着容颜的美丽比生命更可贵?
2、作者是因为“南方的秋叶凋落得迟缓,显得不情愿,甚至,总有一些树叶不知依仗什么神奇的原因,干枯发硬的还会挂在光秃秃的枝丫上”才讨厌它,难道那神奇的原因不能看作是对生命的渴求吗?(联系到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落叶》,挂在树上的叶子是生命的象征)
五、作业:
1、任选一个探究题,寻找合作伙伴,找资料,写看法,整理成一篇文章。
2、为落叶写一句话、一首小诗、一篇小文,夹进日记本里,留作永远的记念。
写给落叶:
可以说是壮观的,面对飘零,那是共同的永生;
可以说是尊严的,面对光润水鲜的死亡,那是美丽的容颜;
可以说是悲烈的,面对大好的年华,那是爽直的离去;
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面对人们的在意与不在意,那是从容的!
小结:归根的落叶代表了一种洒脱,一种超俗,一种无悔的选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