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1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李新育
《金陵十三钗》
作者简介: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代表作品:《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赴宴者》、《扶桑》、等作品。
内容简介:
《金陵十三钗》发生的背景是在1937年12月12日,地点是在南京,这一天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和撤退,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
“我姨妈”书娟是寄学在金陵城中一座名叫威尔逊美国天主教堂里的一位学生,这时的美国处在中立国位置,所以美国的教堂自然成了避难所,12月12日这天清晨,威尔逊教堂收留几位来自秦淮河畔青楼堂子间的女人,也就是在清纯的书娟眼里的“特殊女人”。在日军入侵时,以玉墨为首的一群“特殊女人”挺身而出,她们一共十三位,这就是标题所说的“金陵十三钗”,借着夜幕掩护,每个人都以必死之心,身揣暗器,成功地代替尚在稚龄中的女生,而跟随日军前去。
作者用精细的语言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南京1937年12月12日至24日间的故事。故事虽然不长,也不是正面写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但从侧面,将日军凶暴残酷野兽般的本性刻画无遗,同时将中国军人怯弱而英勇的一面也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值得提起的是对“特殊女人”的描写、叙述,是真实的,也是生动的,成功的,正是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创作背景:
小说中,严歌苓选择了一个小角度反映南京大屠杀,她将13个妓女和一群女学生设置在一个教堂的死角里。在血流成河的环境下,她们之间应该牺牲谁,救谁?在教堂里面她们开始发生了争执,这是人性当中一些丑恶的东西。但是,当日本人在她们面前折磨死了国民党的战士们时,她们的人性在那一瞬间升华了。此刻,战争会把一种人变成另外一种人,一些人会去当叛徒汉奸,一些人突然变成了烈士。严歌苓说:“我想写的是,人在最初善恶不知,但极端事件发生后,你才能知道真实的自己,并由此完成人格的成长和转变。”
严歌苓最初创作的《金陵十三钗》只是一部中篇小说,多年后的今天,她才将它扩充为长篇小说。提及扩写的原因,她说:“在与导演张艺谋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中篇里面有一些历史细节方面的疏漏,很多内容需要重新书写。”严歌苓重新搜集并收获了大量史料,了解到大屠杀中日军对中国战俘的欺骗与屠杀的全过程,以及埋尸队的情况和他们从拯救幸存者到出卖幸存者的事实,让她不得不对人性进行全新的思考,对作品内容进行大量调整和修改,以期更加全面地展现那一段民族的苦难史。
在严歌苓的作品中,总会有非常独特的女性形象,如《一个女人的史诗》、《铁梨花》等,而《金陵十三钗》一次出现了13个女性,并且以悲壮和凄美结局。在那个时刻,她们的反抗都是属于“兔子咬人”,对付这样的如狼似虎的占领军,她们能干什么,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悲惨的行为,但是因为她们为了拯救这些女学生,他们这样去了,他们的伟大就体现在这个悲惨的选择上,读来不禁令人长叹不已。
尽管大多数时候身在海外,但严歌苓的作品却在国内影视圈里很热门。《天浴》《梅兰芳》《小姨多鹤》……前一阵的热播剧《幸福来敲门》根据严歌苓的短篇小说《继母》改编而成。对此,严歌苓解释说:“也许我的作品画面性比较强,也比较会讲故事,所以被影视导演看中得比较多。”虽然这样,严歌苓还是特意强调,她的小说都不是为了拍影视而写,她还是想通过文字来表现复杂的人性。
小说为什么叫《金陵十三钗》?严歌苓在小说中解释:“因为‘十三’是一个不祥的数字,这个数字预示着南京城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同时也预示着主人公所面临的巨大悲剧。”严歌苓就是这样,她常常是在写小人物的命运,却不小心就写出了一个世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