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鲁迅的一封信
八(7)徐汶燕
敬爱的鲁迅先生:您好!
我是一个最普通的初中生,和很多人一样,对您有着莫名的崇拜。
最早让我认识您的,是三味书屋里面课桌上的一个“早”字。这个“早”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少年匆匆奔波在上学和为父亲买药的路上。偶然的一次迟到,使您在课桌上刻下这个“早”字,时刻督促自己。从此,您真的再也没有迟到过。对于一个肩负着家庭重担的少年来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真是汗颜。
您的奔波并没有留住您的父亲,您恨中医夺去了父亲的命,便立志学西医。当“确知日本明治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医的事实”后,您排除万难,立志学成归国挽救国人的身体。但是当您看到影片中中国人被日本人当做间谍砍杀时,周围包括一些清国留学生都在欢呼雀跃。您马上清醒地认识到,“东亚病夫”病的不仅是身体,思想更需要救治。您毅然决定“弃医从文”,试图用笔来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要“掮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您作为一个文坛领袖,写出了许许多多发人深省的文章。但很多时候,先生并非有意为之,但每臻都是绝品。《狂人日记》中,您以一个狂人的身份,形象地刻画了那些狂人的丑陋嘴脸,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您在文章最后发出“拯救孩子”的呐喊,这正是中国的呐喊,历史的呐喊。您将那些虚伪残暴的人比作是“耍技的猴儿带的面具”,您痛斥那些在人前得意非凡,实际却是“另一副毛脸”的人,说他们是“五分钟的英雄美人,一辈子的禽兽。”您犀利的笔尖犹如一把灵魂上的利刃,剥光了那些人虚伪可笑的面具,让他们赤裸裸地暴露于人前。
先生,您的思想影响了多少人哪。即使您不在了,但您的精神仍然被不断地播散到大众的心里,发芽滋长。
您的一生都在为大众奋斗,您的方向就是革命的方向;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无论遭到何种威胁,都不曾弯一弯,正应了那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生,虽然没机会亲自结识您,但我似乎已经聆听过你无数次的教诲。谢谢您,希望我的一生永远有您相伴。
永远崇拜您的:徐汶燕
201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