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就一个字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执笔:卜萍
山东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圣贤辈出。9月21、22日,郑陆初中卜萍、丁云波、陈丹、吕月华四位老师远赴诸城,参加“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短短一天半的学习时间里,既有一线教师新锐精彩的课堂展示,又有专家学者新颖朴实的理论指导。通过此次学习,郑中的老师们深深感到:诸城学习,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别样的语文课堂: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过于繁琐,原本最应有激情有旨趣的语文课堂教学,逐渐变成了一讲到底或者一练到底的了无生气,使人倍感郁闷的地方。这样的课堂,磨掉了学生对母语学习的热爱,磨出了语文教师对学科教学的厌倦。
优化教学设计,删除无效环节,凝练教师语言,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游书海,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去感悟、去交流——“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是“主题学习”实验在课堂教学这一方面的特点。
首先,诸城各实验校慷慨呈现的每一节观摩课,不搞繁琐的课文分析,都是围绕某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学习。学习内容既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同时又是开放、多元的。如龙源中学的李建秀老师上的《铭记战争,珍爱和平》一课,就是通过主题拓展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通过欣赏四篇小说,了解战争对人的摧残。诸城一中的玄洪伟老师的《品语言,识英雄》就是紧扣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引领学生认识、理解小说中英雄人物的形象。
课后,李建秀老师毫无保留地和我们分享了她在平常的教学中确立“教学主题”的三个原则:一是文本的教学重点,二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三是根据选文或者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
这样的语文教学,重在让学生一课一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学生学得轻松自然,简单而扎实。
其次,诸城的语文课堂在简约、明快之余,容量特别大,这恰恰是“主题学习”实验的发起者——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一再强调的“反三归一,质从量出”,通过“课堂足量海量自由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诸城一中王娟的《师恩难忘》一课,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中蔡云芝老师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塑造人物时所用的描写方法;尔后指导学生用这样的阅读方法略读了苏叔阳的《我的老师》、冰心的《我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选读、跳读了莫言的《我的老师》、阎连科的《感念老师》、吴凤洁的《师者如兰》。一节课围绕学习主题阅读六篇文章,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让学生在广泛的涉猎中,在语言的海洋里浸泡,在活跃的精神反应中,积累语汇、培养语感、学得方法,提升素养,进而丰厚生命的底色。龙源学校刘新芸老师教学通讯《蜡烛》一课时,一位男生阅读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德军的炮弹好像长了眼睛一样,不落在掩埋苏军战士尸体的老妇人身边?”一问激起满堂喝彩,这样的问题带着鲜明的思考的痕迹,正是得益于学生平时广泛阅读基础上的深入研读与探究。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通过“课堂足量海量自由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实验目的,在近10年的实验中,诸城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多种操作性强的高效模式。如诸城一中的“三步四环节五课型”课堂教学流程。“三步”是指“自主阅读——深入探究——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四环节”是指课堂上“阅读感知——主题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四个环节。“五课型”则是指根据语文教学重点所确立的五种主要课型,包括语言品味揣摩、情感意蕴探究、表现手法鉴赏、主题写作指导、专题活动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采用不同的课型引导阅读。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教师不做课堂上的“麦霸”,而是把讲、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阅读,划分给主题学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点儿什么,在阅读中随着积累的丰富,实现认识的逐步提升。删繁就简,回归本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别样的语文活动:问渠那得清如许,十万人家尽读书
诸城的学校不仅注重“课堂足量海量自由阅读”,每周他们还都有一至两节阅读课,地点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内容则是与单元、课文有关的补充资料、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心得交流、美文欣赏等。同时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鼓励学生编写“自编书”,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品尝成长、成功的喜悦,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为了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诸城一中要求每天早上7:30到7:50,教师与学生一起共读;每晚睡前半小时以及寒、暑假,每位学生要根据实际制定自己的经典阅读时间表,并按表执行。
此外,诸城各学校还把学校工作与主题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比如把课本主题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掘课本主题的思想道德价值,适时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评选“我的座右铭”等课外主题语文活动;还有把课本主题和重大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适时开展课外主题语文活动,让书香扮靓节日。
尤其令人赞赏的是他们还把课本主题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动员学生家长以身作则,进行亲子阅读。每学期开展一次“家庭小书屋”评比、“书香家庭”评选、“我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征文比赛,提高家长重视的程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针对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诸城市在全市233处农村及城市社区建起了“农家书屋”,为农村学生开展“海量阅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对大多数人而言,语文课决定着阅读自由度的大小,而一个人在语文课上的精神质量很可能会决定其一生的精神走向。诸城之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它促使我们尽快转变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孩子,把思考的机会还给孩子,努力实践“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路漫漫,然怀着一颗真心,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润物细无声”,用书香引领学生精神的成长,如此方不负语文教师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