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江华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不同朗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3.让学生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了解他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重点: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了解高尔基《童年》人物关系图。
阿廖沙 ——父亲 彼什科夫(手工业者、老实本分)
——母亲 瓦尔瓦拉(善良的下层妇女)
——继父 叶夫根尼 马克西莫夫(脾气暴躁毒打妻子)
——外祖父 卡西林(凶狠、残暴、自私、贪婪)
——外祖母 伊凡诺夫娜(勤劳 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
——大舅舅 米哈伊尔(自私自利)
——小舅舅 雅科夫(自私自利)
——舅母 纳塔利亚(温柔怯弱)
——两位表哥 萨拉(麻木,逆来顺受、沉默、忧郁)
——伙伴 茨冈(弃儿 为人开朗、乐观纯朴)
——老匠人 格里高里(正直本分)
——“好事情”(知识渊博、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执着)
二、说一说阅读《童年》感受。
示例: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三、说一说阅读《童年》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四、根据名著内容结合相关提示,完成作业。
1.根据《童年》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情节 性格
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
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
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好事情” 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
2.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似的。他坐在床上,用冰冷的手抚摸我的头,说道:
“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
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
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然后,一面用僵硬的小手——染了一手黄颜色,特别是弯得像鸟嘴似的指甲更显得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
“我当时对你太过分了,兄弟。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几下并不算倒楣,我都记在账上!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阿廖沙,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作恶梦都没梦见过。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大约上帝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么样呢?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 ……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1.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2分)
2.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话,他的目的是什么?(3分)
3.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著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1.童年;高尔基。2.外祖父的目的,一是为了安慰“我”,叫“我”不必太伤心;二是希望“我”理解他的举动,叫我不要记恨,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三是他的打是有道理的,他要警告我。(提示:在这里,外祖父并不是后悔,他有他的“哲学”。他已经习惯于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在他看来,自己身世多舛,童年的经历让他已经习惯于打人了,他不会因打了阿廖沙就痛改前非的;他的教育方法就是打。)
3.提示:先答总体的:残暴、慈爱。对“残暴”具体化:教育不得法(待人)。对“慈爱”具体化:教我读书、上文有“轻轻靠着”等。注意,要联系原著(或上文段)情节。此外,写他专横等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