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百年校庆>>校友风采
“全国第一网管”——记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种第一名范志刚
发布时间:2008-03-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志伟

 

“全国第一网管”——记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种第一名范志刚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常州电信员工范志刚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种中夺得第一名,成为“全国第一网管”,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当鲜花、掌声、奖牌一齐涌向这位文质彬彬的小伙子时,当范志刚挂起金灿灿的奖牌时,他感到珍贵,也感到沉重。这毕竟是一次全国160多万人次层层参与的角逐,这毕竟是一次网络管理技术方面综合性的权威检验,这更是一次十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

《庄子逍遥游》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为。”范志刚的成功并非偶然,是十年艰苦磨砺的必然。十年,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可以花前月下,尽情地挥洒青春的激情和浪漫。然而,对于范志刚,这十年,刻录着他刻苦钻研的点点滴滴;这十年,他把青春年华和心血都奉献给电信维护工作。十年的磨砺,回报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果实,回馈企业的是一个个令人吃惊的奇迹。

1998年,他参与开发了难度较高的全省多制式PDH-SDH统一平台集中监控系统。当时,PDH涉及十几个不同国家的产品,由于型号多、种类杂,国内很多大公司曾尝试开发这一项目,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就在这个关头,这个初生牛犊的小伙子毅然站了出来,主动请缨。他很清楚,当时,厂家不提供任何通信协议,甚至连最基本的监控接口也没有,设备多、型号杂,要实现集中监控难度有多大,可他就是铆足了“偏向虎山行”的那股子倔劲。从此,人们看到,网管中心的灯总是亮了一夜又一夜;繁琐的实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成百上千的通信命令解析了一条又一条,他所翻阅的资料堆积了一沓又一沓。他将快速交互的字符和信息一一捕捉,在巨大的信息量里,找到了相应的规律和运算方法,逐一剖析了18种通信协议。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本地网PDH-SDH统一平台集中监控系统”终于研发成功。该系统于2000年在全省推广,并且获得了江苏省电信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90年代后期,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当时使用的交换集中监控系统在系统处理能力、可用性等方面已越来越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于是,范志刚他们果断决定,重新开发多制式交换机统一平台集中监控系统。他们从系统的底层入手,完全抛开了原有的系统,解析各种交换机的报告格式,历经数以千次的程序通信接口试验和分析,终于开发了功能强大、实用性强的“本地网多制式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成功实现了多制式交换机的远程操作维护,从而使机房少人或无人值守成为可能。该系统的开发为电信企业节约投资将近400多万元。

面对一个个奇迹的创造,人们在惊讶成果的同时,更惊讶于创造奇迹的人,因为,熟悉的他的人都知道,小范的起点并不高。

  1996年,小范毕业于福建省邮电学校。学习交换专业的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常州邮电局交换维护中心,从事交换机的日常维护工作。当时机房主要是繁杂的手工维护,没有远程维护,更没有现代化的网管系统,他几乎每天都要下乡,到偏远的机房处理故障;碰到割接,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新建机房,他就需24小时连夜随工。

非常幸运的是,范志刚一走进电信,就结识了IT专家、革新能手黄国庆,他们同住在一个宿舍,宿舍便成了小范茁壮成长的摇篮。“当时我们刚进局的七八个年轻人,都住在同一幢宿舍楼里,黄国庆就像一块磁铁,他精深的技术牢牢地吸引着我们,从此,我们几个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一发不可收拾……”小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往昔的点点滴滴已渐行渐远,而一些刻骨铭心的片段却显得尤为清晰。就在小范踏进公司的那一年,机房里出现了第一台奔腾机,这让小范眼睛一亮,犹如看惯黑白电视的人,一下子看到了彩电,小范的兴趣围着这台电脑开始蔓延。从此,小范不分白天黑夜地钻进书本,他的宿舍可以开一个书店,床上是书,床下是书,连碗柜都让书籍占满了。为了研究一个项目,他常常看书至深夜,有时,半夜睡梦中迷迷糊糊有一种灵感在脑际浮现,便马上爬起来继续干。他每天工作学习的时间总要超过16个小时。长时间的超负荷钻研,小范的身躯越来越瘦弱,但他的内涵却越来越丰厚,知识面越来越宽,计算机技术越来越精深。同事们善意地戏称小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于,他牢固地掌握了路由器、交换机、终端服务器的内核知识,以及SYBASEOracle等多种大型数据库的维护及开发知识,他在科研技改领域里开始游刃有余。

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范志刚对DCN网进行了优化调整,使运行了9年的老设备继续以年轻化的姿态“将革命坚持到底”;他凭借自己丰富的系统开发经验和UNIX系统的维护经验,将预算管理系统、综合网站信息系统移植到UNIX平台上,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今年7月,他在常州分公司推出了“员工KPI绩效管理系统”;在分公司办公楼建设中,他又将安防自动化、环境控制自动化及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有机结合,搭建了一个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工作平台。此外,经他手中应运而生的还有江苏微波干线集中监控系统后台、国内先进的CloseViewIP网管系统、112系统的网络组建……

  范志刚那炉火纯青的技术,缘自如饥似渴地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和钻研,更缘于他对电信事业坚贞不渝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他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电信是国家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加入这个行业,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和自豪,作为中国电信的一分子,我要为通信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我想,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搞一次科研项目,他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

 20041月,常州电信对DCN核心网络进行改造和搬迁。任务艰巨繁重,责任重大,工程中万一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常州电信本地网的运行。任务落到了范志刚和他的同事们身上。面对庞大的网络,复杂的数据,以及纵横交织犹如神经系统一样的路由,小范他们迎难而上。为了万无一失,小范进行了数据的采集、核对、分析、记录和备份,并制定紧急预案,当一切准备就绪,为了项目的安全,他们毅然选择了晚间“手术”。于是,每天晚上,他和班组成员一起,开始了设备的拉电、搬迁、整理、修改路由数据等一系列紧张的操作,直到次日凌晨3时左右才能结束。在那个寒冷的冬夜,在从公司回家的路上,在凌晨冰冷的路灯下,总有一个长长的疲惫身影,严寒无情地裹挟着这个瘦弱的身躯。寒风中,范志刚骑着自行车,嘴唇和手冻得直哆嗦。然而第二天,小范依然带着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疲惫的倦容出现在办公室,开始了又一天紧张的忙碌……

范志刚是一个非常平实的人,他没有特别耀眼的光环,从他嘴里,也听不到特别华丽的表述。但他却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展示了一个普通电信员工崇高的价值取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诠释了将学习力转化成生产力的新生代楷模的形象;刻苦钻研,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更向人们展示了新一代电信知识型员工领跑者的风采。

 “全国第一网管”——范志刚。他,当之无愧!

另:20069月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3家中央新闻媒体对范志刚同志进行联合采访,范志刚同志作为中宣部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劳动者之歌》的宣传人物,其先进事迹被中央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附件一:为通信事业奉献青春——记常州电信网络管理员范志刚

人民日报  龚永泉

  人物小传

经历:范志刚,1976年生,1996年福建省邮电学校毕业后,进入常州邮电局从事程控交换机维护工作,2001年起负责企业信息化推进及内部网络的维护等工作,通过自学取得大专学历。

荣誉:2001年被评为常州市立功者,2006年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8月中旬,在第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江苏常州电信分公司员工范志刚夺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种第一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被喻为“全国第一网管”。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67月,20岁的范志刚从福建省邮电学校毕业。跨进常州邮电局交换维护中心,他起初从事的工作是程控交换机维护。

如果仅满足于做好交换机的维护,他今天很可能只是一名称职的维护工。但就在他刚进公司的那一年,机房里出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范志刚不分昼夜地钻研起计算机技术。为了研究一个项目,他常常看书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范志刚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主机系统维护和数据管理的专业人才。1998年,只有中专学历的范志刚调进了公司本科生、研究生云集的网管中心。

自力更生克难关

刚到网管中心,范志刚就碰上一场硬仗。常州电信受江苏省电信的委托,开发全省的本地网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涉及国外几个厂商的近十种设备,设备型号众多,工作方式千差万别。整个系统开发历时一年半,在没有合适网络工具的情况下,范志刚通过仪器将设备通信过程中快速交互的字符和信息捕捉下来,将成百上千条通信命令逐条解析,终于剖析了设备的通信协议。他还首次开创性地采用了三级网管转发技术和图形局数据设置技术,同步实现监、测、控三大功能,实时地将本地网告警通往省局监控中心,保障电信网可靠、高效、优质运行。这套系统于2000年在全省推广,并且荣获了常州市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电信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设备开始安装后,他整整4个晚上守在机房内,全力保障。今年7月,常州电信率先在全省推出了固定电话话费详单查询业务。

长江后浪追前波

追溯范志刚的成长,不能不说到黄国庆,范志刚说:“我和黄主任年龄相差一轮,正是在他的引导下,我逐渐迷上了计算机……”

黄国庆也是中专毕业生,通过自学考试取得计算机专业大专文凭,成功开发多项电信技术管理系统,荣获“全国邮电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黄国庆和范志刚师徒二人在积极进取中共享知识,在挑战难关中互相激励,攻克了电信技术领域的一个个难关。

范志刚在日记里写道,“作为中国电信的一分子,我要为通信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附件二:《中国青年报》关于范志刚的介绍

劳动者之歌——“全国第一网管”范志刚

新华社记者 邓华宁

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常州电信员工范志刚从全国160多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种中夺得第一名,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19967月,19岁的范志刚从福建省邮电学校中专班毕业,进入常州邮电局程控交换维护中心。那时候,“因特网”这个名字刚刚为人所知。一次,范志刚和工友路过计算机房,瞧着一排排电脑,兴奋地问东问西。计算机房工作人员领着他上网感受了一番,从此“因特网”深深吸引了小范。

 

 “小范和许多年轻人不一样。电信局不少年轻人下了班就不在办公室了,而小范几乎天天都要加班,非常喜欢钻研业务。同时,小范人也很聪明,干活上手特别快。”范志刚的师傅、IT专家黄国庆说。

两年后,范志刚已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主机系统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的专业人才了。1998年底,本科、研究生云集的常州电信分公司网管中心,走进了一个20岁出头、只有中专学历的大男孩,他就是范志刚。

 

这一年,常州电信受省电信的委托,开始开发全省本地网PDHSDH统一平台集中监控系统。这个系统涉及到富士通、西门子、诺基亚、NEC等几个厂商的近十种设备,大多数不提供通讯协议,甚至连监控的接口也没有,要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集中监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那段日子那么紧张、辛苦,我却一点都没感到累,常常加班加点干到后半夜。就说破解通讯协议吧,我和同事小宋常常一下班就往扬州赶,到设备生产厂家抄写代码,然后再坐末班车连夜赶回来。接着连夜上机一条条解析通讯命令。天亮了,来不及回宿舍洗洗擦擦,又上班了……前前后后也就两个多月,十多种设备的通讯协议就被我们搞定了。”范志刚兴奋地对记者说。

10年来,范志刚单独或与同伴一起,先后完成了PDHSDH统一平台集中监控系统、江苏微波干线集中监控系统、CloseViewIP网管系统等多项重大网络工程项目。范志刚参与的技术创新,为企业节省成本2000多万元。

此前,范志刚曾荣获“常州市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二等奖”、“常州市2000年职工计算机知识竞赛二等奖”、“江苏省电信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02年被评为常州市立功者;2006年被评为常州市学习型职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