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毛岸英》有感
陆小英
以前我对毛岸英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几张照片和只言片语的的文字上,电视剧《毛岸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伟人之子,一个朝气蓬勃的热血男儿形象。《毛岸英》以大量事实和史料为依据,客观地展示了毛岸英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吃了常人难以吃得苦,受了常人无法受的罪——幼年丧母,流落街头,寄人篱下,亲人难聚。作为热血男儿,他胸怀鸿鹄之志,身体力行——苏联卫国战争驰骋疆场,直驱柏林;下乡农村双手结茧,皮肤黝黑;农村土改关心民众,维护正义;工厂劳动亲自操作,废寝忘食;朝鲜战争慷慨以赴,悲壮殉国。从毛岸英身上,我不禁看到人民优秀儿子的奇伟傲岸,也深悟伟人毛泽东的教子之道。
毛泽东有着博大的父爱,更是一位言传身教的表率。
在学习上为孩子指明方向。岸英岸青在苏联留学时,毛泽东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对于特殊家庭、特殊身份,毛泽东提醒两个孩子:“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们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性。”
毛泽东一生节俭,除了工资以外也就是一些微薄的稿酬。日常生活从不搞特殊,连擦脸和擦脚的毛巾也只是一块;接济亲属以及照顾孩子的花销也得从自己的稿酬中支付;岸英结婚时,他给两个孩子的礼物也只是重庆谈判时穿过的那件大衣。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岸英永远保持朴素的生活习惯:从苏联回来就脱去了红军军装穿上了爸爸的旧棉衣,在老乡家住土炕,在土改工作组吃窝窝头,工厂里睡板床。毛岸英从未因为自己是主席的儿子而有过一丝张扬,也不会因为自己是烈士子女而居功自傲。
岸英忠魂贯日,尸骨异乡,我们在为英魂仰叹稽首的同时,也为毛泽东伟大的思想与人格而钦佩不已。
我想:中国的一代领袖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都能以身垂范,廉洁奉公。那么在这和平的年代,在这生活水平日益富裕的年代里,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廉洁从教,作为教师的我们怎能不时时处处为学生作好敬廉崇洁的榜样呢?所以,我们应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扎根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