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爱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我像往常一样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却意外地发现有五、六个学生围在一起比画着什么。我好奇地凑上前去看,原来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蔡某正在修理一张破损的课桌。只见他蹲在地上,小脸胀得通红,费力地想把一块脱落的木板装回到课桌的凹槽里去,接连试了几次,好不容易成功了。围观的同学一阵欢呼。我也不禁对这个小家伙另眼相看。要知道,平时的蔡某可让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上课做小动作,赖作业;课后欺负同学,恶作剧,简直是一无是处。没想到今天竟主动为班级做起好事来,而且“手艺”居然还不错。我忍不住对他大加赞赏。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修理课桌椅了,类似的好事他做了好几桩,只不过他没有声张而已。嗬,居然还是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小英雄。我心中的诧异更深了。自那以后,我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来看待他,竟发现他不仅热心,爱劳动,而且心灵手巧。自从那次我当众表扬他后,他竟变得做事认真起来,恶作剧的行为也不再发生了,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
我们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孩子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学生的成长呼唤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置、教室内书写完毕的一个小粉笔头的处理,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范建忠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