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压力的巨大,更加知道做一名好老师相当艰难。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是塑造人的事业,应该以人为本。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同样拥有作为人的权利和地位。教师的唯一使命便是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就体现出教师成长的过程,从学生的发展足以看出教师的发展。在教学和师生交往活动中,专业化的教师可以快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够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可能起到的是延缓和阻碍的作用。所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要想胜任它,就必须把爱放在学生身上,把我们的爱与责任投入到学生之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要关注学生发展
1、课堂教学的成效应看学生的发展。一节课有没有实效,重点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深度和广度、情感状况和情绪状态,而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动用了什么样的教学设备。学生的三维目标得以提升,这就是有实效的好课。
2、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要在课堂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升华情感及品味价值。教学过程应是精细化的,从细微之处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学生。
3、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总有差别,而教育也不是要制造相同的产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别,不必苛求学生们都达到同一高度,同一水平。只要他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我们就应该大力表扬鼓励他的进步,使之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赞赏之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成功的喜悦。
二、 要深入研究学生
学生总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有不同的特点,学生的性别、家庭、性格等也影响着学生,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才能促进他们发展。
1、多途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正面了解,也可以从同学、家长等侧面了解。
2、备课要备学生。备课不仅仅是研究教材,设计教案的过程,更要考虑学生,考虑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教学方案才是有效的。
三、向学生学习
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圣者,而应该是参与实践,在教学上炉火纯青的师者:如饥似渴地读书,不耻下问的学者。不仅仅去学理论,更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是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的过程,而得到的理论应再次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就构成了教学的“反刍”。只有不断地反刍,才能使教师自身不断成长,走上专业化之路。而反刍效果的检验正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反应和变化是我们改进教学策略的指南针。于是学生便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向学生学习。向学生学习,就是要通过了解学情,从学生身上发现教学的不足,检验教学成败,改进教学的过程;向学生学习,就是要放下师道尊严,蹲下来看孩子,落实“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向学生学习,还是通过课堂的动态生成,激发教育智慧,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探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的过程。学生得以发展,教师也得以提高,相辅相成,相互提升。
把教师的爱与责任放在学生之上,做到切实的落实,以学生为出发点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我们才能不脱离教学实践,学生的进步体现教师的进步,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最光荣的事。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我们会做得更好。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乐知者?惟有老师的爱!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成为乐知者。老师的爱体现在尊重各种层次不一、表现不一的学生,不伤害不同学生的自尊心,赞赏每一位学生……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因为教师必须对学生以真爱付出,因此,老师也就承担了多种沉甸甸的责任。
我很欣赏冰心的一段话:“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努力去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选择了教师,我们同时也就是选择了“爱与责任”这份沉甸甸的义务,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应该也必须挺起胸膛说:“我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