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行风建设>>专项活动>>法规学习
爱——教育者的天责
发布时间:2009-09-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惠芬

爱——教育者的天责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是其行为准则,陶行知“爱生如子”,满腔热情地真爱着每一个学子,不求回报,这种博爱的精神永远是我们指路的明灯。

记得上半年,班上有一个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脑子里一股歪思想,总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一次,他一下拿了人家几只U盘,并且把它拆得粉碎,结果被同学发现了,告诉了我,当时,我把他叫来,问个究竟,他当时表示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而且态度比较傲慢,让我非常生气,于是我就把他的母亲叫来,了解到他家情况比较特殊,父母亲都是失业在家,而且父亲经常不务正业,有吸毒史,对他的家庭教育极为不利,而且他的母亲又不懂教育方法,结果他母亲来了,几句咒骂后,他就表现出比较偏激的做法,一下子做出了跳楼的动作,幸亏我反应快,一把将他拉住,才使之有惊无险。如果让他跳下楼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我想,这位学生在家里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在学校,作为我们教师,就应该给他更多的关爱,只有爱,才能挽救他,经过多次的谈心、教育,使他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心要彻底改正坏习惯,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爱心,师德教育的制高点。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是深厚而无私的,我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在批评学生的同时,却肯定了他的四个优点,奖励了四颗糖。“四颗糖”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联想到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情况发生在学生身上,特别是现在面对的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的毛病尤其突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我们能做到像陶行知先生这样吗?或者有时候我们根本连学生解释的机会都不给,我们真的做到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吗?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学生犯错误,往往不是品质问题,而是出于好奇或者其他心理原因。学生出了问题,教师要做认真分析,正确引导,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痛下杀手。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热情地伸出双手。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宽容、一种期待;对教师来说,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甘当人梯,让学生站立在自己的肩膀上,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胜过前人。

同样,爱不仅仅表现在帮助特困生上,它也表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里,表现在与学生课堂和课外的相处里。不需要太多的说明,它蕴藏在你平时亲切的教学态度里,在学生取得成绩时的微笑里,在每一个温柔的抚摸里,甚至只在你不经意的牵手间的温暖里,那些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取得向上的力量。因为在那些花样的心灵里,接触到善,他们就必将向善的。孩子们的心是一张白纸,不经意的涂抹都会给予灿烂的色彩。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要除去心灵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让美德去占据它?”而那些美德缘自哪里?就缘自于我们的言传身教,来自我们的耐心教导。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当中,在与孩子交往时,学会蹲下来温情地看学生一眼,悉心听取学生心声;学会面带微笑地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学会为一个学困生的一次举手发言而鼓掌。要走进学生心里,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以宽容,提供多方位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每当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当在课外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的如花一样的笑脸,我都忍不住想把所有的知识教给他们;而当看到那些家长期盼的眼光时,我更感觉到了我肩头的重担,老师这个崇高的称号里,蕴涵着多少殷切的期盼,又深藏着多么重大的责任啊!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父爱,胜于情爱。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教师比作红烛,赞颂她默默发光、无怨无悔奉献的精神,我们教师也一直以蜡烛精神来鞭策自己。“教师”虽说只是一个职业的称谓,而在现实中,教师的职业行为似乎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我们以牺牲自我来换得学生茁壮成长,情系学生,情倾讲坛。不是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无怨无悔,矢志不改,愿做像陶老先生那样的一个伟大的神。爱是我们教育者的天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