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8日下午的师德报告会上,全体教师集中收看了题为“志存高远,激扬人生”的电视录像片,片中《亮剑》的一句话“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便是‘亮剑’精神,也是中国军人的军魂。”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又何尝不需要这种“亮剑精神”呢?我们教师追求的真理是什么?这基于他对教育是怎么理解的,有的人把教师看成是一项谋生的职业,维持稳定生活的工作,这个观点也不能说错,毕竟人为谋生而活着。但如果仅仅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活层面的职业,那这种境界就太悲哀了。教育事业是一个极具有挑战性的行业,教学过程不会风平浪静,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及各种让人无法抵抗的诱惑,如果仅把他作为挣钱谋生的手段,当种种困难出现或学校的现状不能满足个人的愿望时,教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外之想”,也缺乏强大的动力去追求真理。 可见教育要求教师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种永往直前的精神。
我认为教师追求真理分为三阶段: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作到“三严”: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误人子弟”。第二步,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对教学的研究探索,也就是要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最后,则是对教师人格修养的要求。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人格,直至终生受益,是教师完善自我、肯定自我、最终达到超越自我的完美人生。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精神面貌上感染学生,从而才能延续一个班级,塑造超乎常人所能及的班级战斗力。
“亮剑”精神是面对强敌勇者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从精神上、勇气上战胜强大对手。面对虚浮名利,靠“亮剑”精神去战胜,在于能不能抗拒名利诱惑成为无名英雄;面临教学难题,要靠“亮剑”精神去战胜,在于敢不敢力克困难成为一个无畏斗士。只有具备对事业真理的追求,教师才能每每在最艰难困苦的“绝地”敢于“亮剑”,才能真正称得上“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