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校乡村少年宫活动安排,本人承担"乡村少年宫"计算机小组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与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小组活动情况、教学组织措施、经验与提高措施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一、本小组活动情况
根据学员自愿报名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本小组共开展了40次教学活动。
二、本小组的组织与教学进展情况
电脑应用分支广泛,为了充分尊重学员的兴趣爱好并为将来的区电脑作品制作竞赛作好准备。
三、经验总结
经过一阶段的"乡村少年宫"计算机小组活动,本人总结出下列经验:
1.学习兴趣是学员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学问的内在驱动力。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并满足学员的求知欲。在本小组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因特网的强大威力,我们使用的教程、学习的案例以及问题解答全部来源于因特网,学员们也掌握了通过因特网查找所需信息的技巧并已习惯于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但是,因特网上的信息纷杂无序,加上小学员好玩并且自我控制力较差,这也要求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
2.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学员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员的兴趣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次活动的学习目标并设置疑难问题,让学员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员主动发展的空间。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保证学员充裕的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和锻炼学员的操作技能。当学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某项任务或发现某项事实时,必然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并增添一份喜悦之情,从而提高学习热情。
3.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在上机实践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员,这时可以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员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学员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但是,个性化教育实践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员的自制力问题,低年级学员的自制力较差,学员在上机实践时,总有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员借机会上网聊天甚至玩游戏。其二,学员视野不开阔,这主要表现在不善于选题,选题之后不善于从大量素材中选择合用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够大气,配色所需的美术功底也欠缺。
因此,对于今后的兴趣班活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活动质量:
1.加强管理。通过从技术上和管理制度上约束学员的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行为。
2.开展优秀作品欣赏活动,通过开展省级国家级优秀作品欣赏活动,开阔学员视野并提高见识。
我们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少年宫信息技术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