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节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船长》,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表现了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运用特定镜头,展现人物形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现象】
学完《船长》后,一个学生举手说:“‘哈尔威屹立在舰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为什么船长一人不登上救生艇逃生,而和船一起沉入大海?”
生:第20分钟到了,他没有时间登上小艇……
生:(反驳)难道时间就这么巧吗?其他的人都走了,唯独他走不了?
生:他可以跳海,朝岸边游去。
生:当时是3月17日夜晚,天太冷,薄雾笼罩,即使跳海也难以生还。
生:这是巨轮,他跳入大海,肯定会涌起很大的旋涡,人也会卷进去,没有办法逃生。
生:“必须把60人全部救上去!”实际上船上有61人,他把自己给忘记了,面对灾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60人全部脱险时,他长长地吁了口气,船头和船尾很快地浸没了,他……
生: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把这艘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现在把船上的人都救走了,完成了任务,就决定和心爱的船一起同归于尽!
学生在这争辩中,发挥了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学生彼此启发,互相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的思维处于极端活跃的状态,课堂气氛浓郁,学生学得认真,学得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