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少了
西北地区课改研讨会专家直言课改不足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少了
(记者:何平 马音杰)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旭东教授在本月初召开的西北地区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发言,直指目前正在实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大不足。他说:“改革后,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在45分钟内学到的知识却少了。”
刘旭东认为,现在的课堂活动有余,效率不高。许多老师过分追求课堂气氛活跃,忽略了学生在这堂课上能学到什么知识。比如做一道加法题,老师为了让课堂显得热闹,让学生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一个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没有任何价值。教师应该让学生探讨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讨论,可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获得更宽泛的知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改提出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已经被有些老师称之为“安了电门的学习”,老师上课时突然想起要合作学习,就赶紧让学生互相合作,时间一到,就让学生停止合作,这就好比按了电门的闸一样,为了合作而合作。
再次,很多老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现在很多老师的课件讲得大而空,经常都是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懂得一个道理,一篇课文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语文课,老师应该让学生去体验。比如童话《丑小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丑小鸭当时的心情以及成为天鹅后的心态。
此外,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灵活性,教案大部分都是事先照猫画虎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许多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创造力视而不见,完全被教案所控制,在一堂课上看不到学生和老师碰撞的火花。
刘旭东分析说,这四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观理解不到位,有些老师对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内涵把握的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观的本质。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避免一味追求课堂气氛,要让学生当课堂上的主人翁,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据了解,西北地区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教育局承办。来自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系统的120多位一线教师和课改专家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