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读而精彩!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邱金兰
[内容摘要]
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光靠语文课堂上的一丁点时间进行所谓的“读”是远远不够的。
一、海绵吸水——多一些“读”的时间
二、众采博览——广一点“读”的范围
三、精益求精——高一点“读”的质量
[关键词] 阅读 海绵吸水 众采博览 精益求精 精彩
[正文]
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光靠语文课堂上的一丁点时间进行所谓的“读”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心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让他们通过读去体验美,去感受美,让他们通过读走出他们更为精彩的人生。
一、海绵吸水——多一些“读”的时间
对于学习语文而言,仅靠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开辟更多的阅读渠道。让学生多读一些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业余爱好,一直是我这个语文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是我认为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法宝”。而曾经看过的这个例子也证实了我的观点:在日本,一个小学的成绩在社区一直居于下游。后来来了一个校长,每天放学后要求全体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读物15分钟。这样坚持了两年,不但使师生整体阅读水平上升了,而且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几乎消失了,名次也由原来的下游上升到上游。虽然成绩和名次不是衡量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但足以说明阅读对于师生共同提高的重要性。
因此,我总是非常注重发挥“读”的重要性。在每学期开学初,我总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以便于他们选择阅读;也会在学完新课后根据实际情况让他们找些与课文有关联的文章来看看;同时,我也通过家长学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呼吁家长们能在家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书。然而,渐渐地,我发现能在课外自觉进行阅读的学生仍占少数,即使有,有些也是应付我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收获。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和家长都反映没有时间,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而在面对事实的同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竟然冒出了一身冷汗:作为一名教语文的老师,口口声声喊着阅读,口口声声要求着学生阅读,究竟自己又读了多少呢?难道忙碌就是借口吗?既然你可以因忙碌而不读书,又怎能要求学生在完成繁重的功课后自觉读书呢?不!我也应该每天读书了,我该成为他们认真参与课外阅读的好榜样!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学生!
那么,时间从何而来呢?我突然间陷入了迷茫中。对呀,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挤”一“挤”呢?思忖了很久很久,也找来了小助手商量,最后,我们决定把每天下午三节课后的15分钟,“挤”出来作为我们共同阅读的时间。
于是,教室里有了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每天放学前的那段时间,成了我和孩子们共同盼望的时刻——我拿着我的教育书籍,他们捧着他们的儿童读物,默默诵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暗暗发笑,真是此处风光无限呀!
而随之而来的惊喜更是让人开怀:瞧,才一下课,那个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书读了起来,才顾不上周围的吵闹呢!嘿,你看那一位,连排队背书的空隙也用上了,在看得摇头晃脑呢!哈,还有好多家长反映,最近孩子上厕所总是一蹲半小时,原来是沉浸在书海中了,真是想想都好笑哪!
嘿,看来,这“海绵挤水”的学问还真不错呢!多一些阅读的时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为快乐的空间!人生,因读而入迷!
二、众采博览——广一点“读”的范围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而不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在刚开始的阅读时间里,我对学生阅读的书目没有多大的要求,爱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因为爱上读书才是最重要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孩子们已能自觉走进书的海洋了,如果这时还是将阅读的目光停留在一些作文、童话、漫画书上,那就远远不够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老师,必须把好这个关,让学生真正走进书的多彩世界。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框定学生阅读书目的范围上,我们必须注意宽而广泛。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的少儿读物。因为它正代表着当今社会的潮流,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腐蚀孩子的书本,我们必须为孩子们把好关,让他们从精美、高尚的少儿读物中收获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助一臂之力。当然,在对待这件事上,我总是非常谨慎的,总是于每学期开学初,来到各大新华书店认真、精心地进行选择,并从中列出具体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
其次,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是师生体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冲出“围墙”,把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让我们的课堂与课外的学习得到统一与发展。如学了《海伦·凯勒》后让学生上网了解其生平事迹,并向他们推荐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指导他们拜读文学巨著《水浒传》;学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后,我指导学生去拜读王维的诗,去领略其中的风情、故事……
最后,我们要为孩子的个性成长提供读书的便利。是的,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之需要,“注重选择”已成为时代之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得到发挥的同时,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但,其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自我选择中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与快乐!
三、精益求精——高一点“读”的质量
阅读、吸收民族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然而,我们也都非常清楚地知道,在阅读教学中,读得再多,没有质量的保证,也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精益求精,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示范,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首要要求,那就是“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保持协调一致,用心领悟。于是,我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有特点的或者知识性强的内容摘录下来,并汇集在一起,供其他学生阅读、查阅,而自己也从中收获了成功与快乐。
第二,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阅读就是这个课堂中的明亮的“眼”,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让学生到阅读中去感受生活,无疑像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一对对宽宽的翅膀,无时无处不在吸收、内化着知识。正如“新大纲”中所指出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吸收了很多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
当然,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实现从“读”到“写”的飞跃。是呀,“写”才是读的最终目的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能会写,有了读的量的积累,才会有写的质的飞跃。在充分鼓励学生多读多看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可以也必须给他们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放飞自己的涓涓细语。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是呀,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他们忠实的伙伴与助手,应该紧紧抓住“阅读”这个支点,为他们撬起精彩的人生!我想,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可能的!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感受那“读书之乐乐无穷”吧!
[参考文献]
《共同拥有的20分钟》
《语文教学一剂不变的良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