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
妈妈的歌 |
课时 |
第一课时 |
备注 |
|
教学内容 |
1、 听:《摇篮曲》(黎族民歌) 《摇篮曲》(舒伯特曲) 2、 唱:《大树妈妈》 3、 我的创造:《唱唱拍拍》 |
|
| ||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了解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
|
| |
能力目标 |
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
|
| ||
技能目标 |
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
|
| ||
课前分析 |
教材分析 |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的旋律优秀流畅,轻柔抒情。 |
|
| |
学生分析 |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样的意识需要纠正。而且,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节课的基调是温柔的抒情的,如何让孩子静静的聆听,轻柔的演唱呢?需要教师来运用音乐特点好好调控。 |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轻轻地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 2、 说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境? 3、 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听《摇篮曲》(舒) 4、 用钢琴伴奏唱旋律。 5、 听黎族民歌摇篮曲 有啥一样有啥不一样呢?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1、 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 请小朋友都来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读歌词。 3、 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 1、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摇篮曲。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
1、 各抒己见 2、 来做一会回“小妈吗” 3、 听到歌里唱些啥? 4、 用哼名跟着旋律轻轻哼唱。一边唱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夜晚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 5、 各抒己见 6、 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7、 熟悉歌词,体验八分休止符。 8、 学唱 9、分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
|
||
教学后记 |
|
|
|
|
|
单元 |
妈妈的歌 |
课时 |
第二课时 |
备注 |
教学内容 |
1、 唱:小宝宝睡着了 2、 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 活动:献给妈妈的礼物 |
| ||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
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
| |
能力目标 |
乐于参加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 |
| ||
技能目标 |
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
| ||
课前分析 |
教材分析 |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的旋律优秀流畅,轻柔抒情。 |
| |
学生分析 |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样的意识需要纠正。而且,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节课的基调是温柔的抒情的,如何让孩子静静的聆听,轻柔的演唱呢?需要教师来运用音乐特点好好调控。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1、 用多媒体播放宁静夜空的画面,画面中有月亮,白云和闭眼的小星星,也有磕睡的小虫和小鸟。 2、 介绍歌词,突出“睡了”,“动了”,“不叫了”,“不飞了”在此基础上范唱。将学生带进宁静安祥的气氛中去。 3、 师生接唱 4、帮助他们辨别应该用哪种方式演唱最合适。 5 5、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组织讨论:妈妈用爱抚育我们长大,我们打算用什么来回报妈妈的爱呢? 你还知道那些赞美妈妈的歌? 向大家介绍歌曲的名字,并唱上两句。 6、拓展活动: 献给妈妈的礼物 |
1、 聆听 2、 感受 3、 用轻轻拍手,拍腿的形式搭拍子。 4、 用哼鸣跟随音乐,然后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5、 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