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唱吧跳吧 教案
一、单元目标:
学生在演唱、欣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到生活的幸福。
通过接触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化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能专注聆听音乐,整齐地演唱《哈里罗》、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单元重点、:
1、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音乐律动、歌表演活动和音乐创造活动,增强学生表演欲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的自信和兴趣。
2、通过让学生接触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体验其共同蕴涵的欢乐情趣。
三、单元难点:
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从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哈里罗》
2、欣赏《法国多尔舞曲》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巧并且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哈里罗》,并且能够自由设计动作进行歌表演。
2、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听赏,学生能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辨别音乐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
三、教材分析:
《法朗多尔舞曲》也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描写了在获得丰收后的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法朗多尔是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古老的民间舞蹈。前者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后者则跃动着异国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接触着类作品,有利于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帮助他们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体验其共同蕴涵的欢乐情绪。
《哈里罗》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描绘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奔放的性格。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短小精悍,所用的音乐材料十分简洁,在每个乐节尾部使用的切分节奏“X X”,伴奏“X X”的设计,以及在第四乐节开头出现的“XX XX”切分节奏,使歌曲别具特色,饶有情趣。
四、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小朋友生性活泼、好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根据其心理、生理特点,尽量为学生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氛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尽情地“动”起来,大胆、自信地创编、展示、表现。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哈里罗》。
2、难点:用图画来表现音乐的强弱、舒疾;用图形或线条来表示乐曲力度与情绪的变化。
六、教学资源开发(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七、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年一度小朋友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有嘹亮激昂的少先队鼓号;有欢歌笑语的文艺汇演;还能收到很多节日的礼物。全国亿万小朋友以各种方式过自己的节日。六一,是真正的自己的节日,是充满了阳光、鲜花和欢笑的节日。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六一”儿童节的幸福时光吧!(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各族人民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感受活泼欢快的节日气氛)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来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吗?
生:我会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生:我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耍!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特立尼达小朋友是怎样来庆祝自己的节日的!
㈡游戏律动,学唱新歌
1、视听结合,体验感受
[多媒体展示]特立尼达小朋友欢度节日载歌载舞的场面,同时播放《哈里罗》)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能来说说吗?
师生交流讨论,师简单介绍特立尼达的风俗民情。
2、拍手游戏,激发兴趣
师:那里的人们想邀请大家玩一个拍手游戏,你们愿意参加吗?
师: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拍手游戏怎么玩?
播放《哈里罗》师随着音乐的节奏示范拍手,在“X X”处拍两下手。
学生和老师一起尝试拍手,充分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背景音乐《哈里罗》)
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生回答。
3、朗读歌词,掌握节奏
[多媒体展示]《哈里罗》的歌谱歌词,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在每一句的结束处有节奏的拍手两下。
4、师范唱歌曲,生拍手伴奏。
5、生跟琴分句模唱,找出难点,重点学唱。
6、师弹琴生完整演唱。
7、由学生自我推荐,采用领唱齐唱来演唱,比比谁的歌声最动听。
8、在“X X”处设计不同的动作(如拍腿、跺脚、耸肩、晃头等等)边唱边表演。
㈢听赏乐曲,体验感受。
师:,看过接下来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法国参加一个狂欢节,那里的人们庄稼获得了丰收,正在举办庆祝活动呢!我们一起出发吧。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法国人民喜庆丰收、载歌载舞的狂欢场面]
师提问:1、参加狂欢节感觉怎样?(用词语来描绘)
2、狂欢节的人们太高兴了,音乐力度越来越强,舞跳得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情绪也越来越高涨了。想一想:音乐的弱与强、舒与疾(快与慢)是否可以用图画来表现?[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四幅图画]
师: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去分享法国人民丰收后的欢乐吧!(复听)
师: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如果用图形和线条怎样表示乐曲力度与情绪的变化?(讨论、练习)
㈣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师: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庆“六一”儿童节和庆“丰收”狂欢节,体验了异国他乡的欢乐,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本领,真棒!最后让我们一起庆祝节日吧!(播放《哈里罗》歌曲伴奏,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在欢快、愉悦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欣赏《快乐的罗嗦》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乐歌舞的热烈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四、教学难点:
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五、教学过程:
㈠组织教学:
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㈡导入引趣: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3、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㈢激趣体验: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1、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2、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问:还有哪些歌词?
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
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画外音: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4、深入体验歌曲:
⑴、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⑵、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⑶、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5、情感激发:
⑴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⑵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⑶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⑷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㈣激情体验:
1、导入: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⑴导入: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⑵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⑶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⑷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⑸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
⑹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⑺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主题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主题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⑴聆听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
⑵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⑶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⑷小组展示表演
4、情感激发:
⑴参与表现:师生合作表演,尽情参与表现音乐。
⑵小结延伸: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他们还会跳起欢快的舞蹈《阿细跳月》(点击图片:阿细跳月)
㈤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节日舞曲》
2、集体舞《唱吧、跳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节日舞曲》感受柯尔克孜族儿童幸福快乐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2、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音乐律动、歌表演活动和音乐创造活动,增强学生表演欲望,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的自信和兴趣。
教学分析:
《节日舞曲》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根据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舞蹈音乐填词而 成。歌曲充分表现了柯尔克孜族儿童幸福的生活和欢快歌舞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歌曲为大调式。旋律欢快流畅,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结合很具有动感
集体舞《唱吧、跳吧》用歌曲《节日舞曲》作为伴奏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媒体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节日舞曲》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
难点:让学生在集体舞和欣赏乐曲中感受、体验、表现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㈠音画结合,创设情境
师:百灵鸟在蓝天歌唱,金孔雀跳起了舞蹈,大地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让我们纵情地欢歌跳跃!
[多媒体展示]
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小蜜蜂在美丽的花丛中快乐的采集花蜜,花蝴蝶穿着漂亮的衣裳在愉快地翩翩起舞,天空中的鸟儿在快乐自由的飞翔,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在这欢欣鼓舞的节日里,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唱起了幸福的歌儿……
师:小朋友们,在这快乐的节日里,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知道是哪吗?
生:(兴致高昂地)想!
师:瞧!我们的列车还没出发,那里的人们已经穿起节日的盛装,准备迎接远方的客人了!
[多媒体展示]
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姐妹们的帮助下梳起了许许多多的小辫儿,穿上了节日的盛装……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们的穿衣打扮,介绍新疆柯尔克孜族的穿着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欣赏《节日舞曲》做准备。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充分将音乐与美术、地理、人文相结合,体现学科综合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引导,为欣赏歌曲做铺垫。]
㈡律动表演,感知音乐
师:小朋友,让我们手拉手、排好队,准备出发吧!
师生一起在《节日舞曲》的背景下,随着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律动,如踏步、拍手、跺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反复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欢乐气氛。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利用身体的律动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活动的欲望;以《节日舞曲》作为背景音乐,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感知音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㈢视听结合,亲近音乐
师:小朋友,我们的列车就要抵达今天的第一站了,你们听! 欢乐的歌声离我们越来越近啦!
师播放《节日舞曲》,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师同步配音:哇!这儿真热闹!
[多媒体展示]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节日舞曲》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那里的人们在非常高兴的跳舞。
生:我还听到人们在愉快的唱歌呢!
师:你觉得这儿的人们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心情很愉快很高兴!
师: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敲击表达欢快的心情,你会用什么样的节奏呢?
学生尝试敲击不同的节奏,师生讨论并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随着《节日舞曲》的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柯尔克孜族人民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同时用《节日舞曲》作为背景音乐,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欢快的气氛,有利于学生去感知理解音乐。打击乐器的加入,为歌曲营造了更加喜庆欢乐的气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师:小朋友,我们的列车又要出发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播放《节日舞曲》为背景音乐)
㈣勇闯三关,胜利欢歌
[多媒体展示]
师:看!那些小朋友们在欢快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在过自己的“六一”儿童节呢!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过节日呢?
师: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必须闯过三个关口后才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这三个关口就是要学会三个动作,你们对闯关有没有信心呀?
①下面跟老师来闯第一关:学习跑跳步。
②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勇闯第二关:学习左右点步。
③还剩一个关口了,大家继续努力勇闯第三关:学习左右碎步。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轻轻松松就闯了三关。下面,还要过条河才能达到目的地呢!过河的秘诀就是跟着《节日舞曲》把闯三关的动作串联起来。(教师指导学生把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并跟随音乐表演)
④小朋友真了不起呀!瞧,我们一鼓作气过河,已经到达胜利的彼岸了。现在,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8人,合组轮流表演;当一组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拍手烘托气氛)
⑤集体舞《唱吧跳吧》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和各国小朋友手拉手唱起来、跳起来吧!
(播放《节日舞曲》为背景音乐)在热烈欢快的歌舞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挑战自我的信心来激发学习兴趣,在闯关中学习舞蹈动作,更加能调动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积极性,在歌表演活动中充分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表演欲望,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并且将课堂气氛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