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唱着歌儿去劳动
教学内容:
1唱《劳动最光荣》《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快乐的小木匠》《懒惰人与勤快人》
2听《铁匠波尔卡》
3动《粉刷匠》《悯农》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到创造财富的愉快,并产生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学生学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的背唱《劳动最光荣》,有表情的演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快乐的小木匠》《懒惰人与勤快人》,并学会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通过简单的二声部说唱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声部音乐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动歌表演《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舞蹈、手语以及手工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活动,还能传达情感。使学生有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双手会做事:
1、音乐律动:《手操》拍手、转手、举手、压手指、做小螃蟹、小鸡嘴……
2、导语:师:刚才我们的双手做了很多动作,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手还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小的一双手怎么可能会做这么多事情呢!老师不太相信,有的小朋友只会用嘴巴说,根本就不会做,那你们一定要做给老师看了我才能相信你们。下面我们分小组准备,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动作最多,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能干。
3、小组讨论。(背景音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第一组:劳动的(扫地、擦窗、……)
第二组:生活的(吃饭、穿鞋子……)
第三组:工作的(司机、警察……)
第四组:艺术的(舞蹈、手工制作……)
第五组:运动的(跑步、游泳……)
第六组:游戏的(手影、老鹰捉小鸡……)
4、个别表演:每小组上来排一横排一个一个表演自己想出来的动作,下面的同学模仿。
5、集体表演:随着《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表演手可以做的动作。
6、学唱《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二我们的双手会说话:
师:小朋友的双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你知道不知道手还可以讲话呢!生活中那些人是要用手来讲话的?(聋哑人)那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有手讲话呢?(因为他们听不见,讲不出话来……)有些小朋友一生出来就是聋哑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没有人讲话、没有音乐听、自己有许多话要说却不会说,真可怜呀!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小朋友也不能去歧视他,我们还是要跟他们交朋友,用我们的爱去帮助他们!
三能干的双手做游戏:
1、宣读游戏规则: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四道题目,每小组就分别请四位同学上来猜,其他组员用动作提醒他答案,一定不能用嘴巴说,否则做弃权。看最后哪组猜对的题最多便获胜。
2、游戏
四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懒惰人与勤快人》
动《粉刷匠》《悯农》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的背唱有表情的演唱《懒惰人与勤快人》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空房子。师:你能使空房子变漂亮吗?生讨论
2贴画,听音乐。
3一部分学跟录音唱《粉刷匠》,另一部分学生按节奏轻轻为歌曲伴奏以“刷—︱刷刷”的声音或“ 刷刷︱刷刷”
二新授
1师:粉刷匠很爱劳动,人人都称赞他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勤劳的人总会有很多收获。听《懒惰人与勤快人》
2你又听到了哪一种人?懒惰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3学习歌曲
a师范唱,生为师伴奏。
B生学唱。
C自由做动作。
D两两面对面分别做勤快人与懒惰人表演。
4勤快人还会做哪些活呢?{自编歌词}
A小组讨论
B分4小组回答讨论结果
C4小组唱出自编歌词
D学生评价
三我的创造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再让学生按一定节奏朗读,请学生说哪种读法更具音乐性。
2让学生按课本上图示练习二声部朗读{制作卡片}
3请学生按自己的设想移动卡片上的文字,并按新排列节奏作诵读练习。
四结束。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铁匠波尔卡》
2唱《快乐的小木匠》
3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有感情的演唱《快乐的小木匠》,并从中体验到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
2通过听赏《铁匠波尔卡》,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1律动《铁匠波尔卡》
2导语
师:课本上有三幅图,图中人们在干什么?[生答]
师:对,他们正在辛勤的劳动,享受着劳动的喜悦。
3揭示新课内容[展示动画:大森林]
师:小朋友,在这片密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他是谁?[动画;小熊猫从木房走出来]
4初步感受歌曲。
师:他在干什么?[生答]
师:对,原来小熊猫是位木匠师傅,他以前干活很马虎,他以为木匠活很容易做,结果做出来的东西既粗糙有不牢固,出尽洋相。后来,他改正了错误,专心干活,做出来的东西既漂亮有牢固。
5发声练习
53 16︱ 53 2︱ 53 2︱ 53 16 ︱52 1︱ 52 1︱
6节奏练习
a听辨模仿
刨木花:嚓嚓 嚓嚓︱ 嚓嚓 嚓 ︱
拉大锯:沙 沙 ︱ 沙 沙︱
钉小钉:叮叮 叮叮叮︱ 叮叮 叮︱
b综合创造训练。
学生把以上几种节奏连起来读,然后按几种节奏创作小快板
7学唱歌曲
a理解歌词
分角色读歌词,齐读歌词
b范唱
c模唱歌曲
d歌曲处理。
六、小结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 学习歌曲《大鹿》
2. 创编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小红帽》。
二、新课导入:
1.师:介绍小动物
请个别学生看一下卡片上的动物名称,加以模仿。
小动物分别是:小狗、小猫、小鸭子、小猴子
2.出示小白兔的图片,请小朋友讲讲小白兔在森林里干什么?
.师:“就在小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在林子里游玩的时候,来了一个狡猾的猎人,他正向小动物们靠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随意发挥想象。录音
5.师:“小兔在猎人的追赶下。只好拼命地逃!那么小兔子逃到哪里去了?是谁救了它?(出示大鹿的图片)大家根据图上的内容编一个小故事,相互讲一讲
6.证实学生的猜想,揭示歌曲《大鹿》。
三、新歌教学
1.听一遍录音
2.朗读歌词,突出最后
(1)跟老师读一遍,解决节奏
(2)全体学生读,个别学生读,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来突出歌曲的
3.跟琴逐句唱歌词,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唱给大家
4.师:“小白兔被谁救了?(生答大鹿)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来唱一唱。”(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
33 33 | 32 4 44 |55 67 | 1-
兔儿 兔儿 快进 来,咱们 手把 手挽牢
5.录音范唱,学生仔细聆听,比一比谁的歌声更动听,然后在比较中知道小兔的话加快速度可以表现出它的
6.模仿小兔、猎人和大鹿的动作。
四、创编表演
表演:分组上台,模仿小兔、猎人、大鹿的形象,并引申出树林中还有大鹿的房子、茂密的大树、盛开的花朵,学生拿着道具进行创遍活动,鼓励不同的形式创遍。
五、课堂小结
师:学习完了这首歌曲,大家都明白了大鹿是非常的有爱心,也很勇敢,我们小朋友以后也要以大鹿为榜样,互帮互助。
学生听音乐模仿大鹿、小兔、猎人的动作走出教室。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龟兔赛跑》。
2、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在欣赏中,通过律动表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道理。
教具准备:
《龟兔赛跑》挂图五幅,乌龟、小兔头饰;单簧管、大管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数个;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听《龟兔赛跑》律动曲,学生随《龟兔赛跑》律动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是什么结果。
2.引导学生欣赏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3.介绍单簧管(兔子)、大管(乌龟)两种乐器的特点(出示图片)。聆听音乐,初步感知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4.教师提问小结;单簧管用善变的音色吹奏出小兔怎样的音乐形象;大管用低沉的音色吹奏出乌龟怎样的形象。学生复听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小兔“轻快活泼”, 乌龟“缓慢低沉”。
三、新歌教学
1. 欣赏全曲,边听故事边听音乐,联系语文课中的故事情节。
2. 分段欣赏
⑴第一个片断:“森林的早晨”。
⑵出示图片,教师分析小结。
⑶第二个片断:“龟兔赛跑”
⑷出示图片,教师小结:音乐真有趣,不同的节奏速度、旋律就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⑸第三个片断:欢乐的群舞(出示图片)。
⑹复听“森林的早晨”、“龟兔赛跑”、“欢乐的群舞”三个片断。
四、创编表演
1、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龟兔赛跑》的场面,学生戴着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2、你知道乌龟为什么会赢吗?学生讨论得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课堂小结
学生做歌表演《龟兔赛跑》,边唱边表演,离开教室。
第三课
教学内容:
演唱《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守株待兔》,让学生明白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头饰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随《守株待兔》的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揭示课题《守株待兔》
三、新歌教学
1、听录音,联系故事情节。
2、朗读歌词。
3、分段教学。
4、完整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情绪。
高兴、焦急、讽刺等。
四、表演
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歌声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第五单元 |
童谣说唱 |
课时 |
第一课时 |
备注 |
|
教学内容 |
1、 听:《花蛤蟆》 2、 唱:《数蛤蟆》 3、 我的创造:《ga zi ga zi 拉大锯》 |
|
| ||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
|
| |
能力目标 |
通过律动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
|
| ||
技能目标 |
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
|
| ||
课前分析 |
教材分析 |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民歌。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
|
| |
学生分析 |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的创造:《ga zi ga zi 拉大锯》 1、 让一部分学生有节奏念儿歌,一部分学生配上有节律的象声词“ga zi ”,进行二声部的训练。 2、 同桌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奶奶和小孙女,双手相拉,边念儿歌边做一拉一送拉大锯的动作。 二、谜语导入,学唱新歌 1、 “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穿件绿色花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猜猜它是谁? 2、 听录音范唱。 3、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 听唱法学唱歌曲。用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 5、 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6、 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1、 变换蛤蟆的只数,让学生准确的唱出眼睛和腿的数目。 2、 分组进行比赛。 3、 律动表演。 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 1、 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关于小青蛙的歌曲吗?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2、 听一听老师带来的《花蛤蟆》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
1、先按节奏朗诵儿歌,然后分组创编模仿拉大锯的声响。 1、 各抒己见 2、 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3、 熟悉歌词,体验情绪 4、 学唱 分组合作编排比赛。 |
|
||
教学后记 |
|
|
|
|
|
单元 |
童谣说唱 |
课时 |
第二课时 |
备注 |
教学内容 |
1、唱:颠倒歌 2、听:天黑黑 |
| ||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
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 |
能力目标 |
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 |
| ||
技能目标 |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
| ||
课前分析 |
教材分析 |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幽默滑稽的童谣。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
| |
学生分析 |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老师小时侯的歌曲《天黑黑》。 2、初听歌曲,听一听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4、你觉得歌曲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一哼。 5、再听歌曲,角色扮演。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1、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王国走一走,那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听一听是什么? 2、听录音范唱。出示课题 3、随钢琴轻声哼唱歌词若干遍。 4、歌曲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富有表情。 5、 随着伴奏轻松愉快地延长歌曲,并用体态动作表现。 三、歌词创编,开拓知识 1、学了这首歌,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2、你能否把歌词变一变,让歌曲符合正确的自然现象呢?我们再来唱一唱。 |
1、 聆听 2、 感受 |
| |
|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ga zi ga zi拉大锯》
2、 四川民歌《数蛤蟆》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节奏感。
2、通过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儿歌
指名朗诵课外活动时所学过或听过的一些儿歌。
二、节奏游戏《ga zi ga zi拉大锯》
1、初步学习儿歌《ga zi ga zi拉大锯》,师范读一遍,学生仔细聆听儿歌歌词;
2、学生试读歌词,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及时给予鼓励;
3、学生小小组合作练习,边读儿歌,边拍节奏(拍腿、拍胸、拍手均可)
三、歌曲《数蛤蟆》
1、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典导入;
2、带领学生朗诵歌词;
3、教师边弹奏边唱歌,学生轻声附唱,教师相机正音;
4、学生齐唱歌曲;
5、指导学生表演唱;
6、创编歌词: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乒乒乒乒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合,水上漂,荷儿梅子合,水上漂……
7、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颠倒歌》,动:我的创造:《颠倒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正确的自然知识。
2、通过跟读歌谣,使学生的口齿更加伶俐,动作更加协调。
教学过程:
1、语言导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师:今天,老师从大森林里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它们特别希望赶快见到你们,与咱们一起参加今天的音乐活动,想不想让它们马上出现呀
2、出示图片,吸引注意,做好铺垫
师:在狮子大王的指挥下,动物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向小朋友问好呢:
老鼠:5 5 3 1 5 5 3 1 6 6 5 —
小朋 友 呀 小朋 友 呀 你 们 好
狮子:6 6 6 5 6 5 3 1 2 3 2 —
蚂蚁:3 3 2 1 6 1 2 3 5 6 0
大象:6 5 3 6 5 5 3 2 2 3 2 1 0
3、范唱歌曲
师:如果小动物不听狮大王的指挥,森林里会发生什么事呀?听范唱。
4、学唱歌曲
(1)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
(2)一句句学唱歌词。
(3)随琴声完整地哼唱全曲,及时指导唱得不对之处。
(4)随伴奏音乐唱全曲。
5、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在每句歌曲后加上合适的语气词,或一些合适的动作。
(1)讨论加语气词及动作。
(2)用各种形式唱一唱。
6、学说颠倒谣
(1)跟着老师念一念。
(2)用踏脚、拍手、捻指的动作为歌谣伴奏。
(3)用《颠倒歌》的旋律唱一唱《颠倒谣》。
7、试一试,师生共同创编《颠倒谣》。
8、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滑稽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风趣幽默的声音来表演唱该歌
2.通过学唱该歌让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颠倒歌》
1. 集体齐唱歌曲
2. 分角色表演唱歌曲
二. 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每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衣服,对吗?我们穿的整整奇奇的去上学现在,有个小朋友他把袜子穿到耳朵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啊?(出事画面)
三. 歌曲《滑稽歌》
1. 听录音机唱该歌(让学生对该歌的旋律有一定了解)
2. 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的学唱
3. 跟琴完整的哼常全曲并及时纠正错误
4. 随伴奏齐唱
5. 引导学生用风趣幽默的风格来演唱该曲
6. 在歌曲的“0 0” 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7. 通过对旋律的熟记,进行歌词的创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
8. 集体表演唱
9. 结束教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1、音乐游戏《两只老虎》
2、欣赏歌曲《天黑黑》
3、复习歌曲《滑稽歌》、《数蛤蟆》、《颠倒歌》
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做等活动,体验童谣中蕴涵的乐趣。
2、按不同的节奏说唱童谣,感受和声的魅力,并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感受童谣的欢乐。
教学难点:音乐游戏中歌曲与数板的速度要稳,音色要统一和谐。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有关音响资料 插图 小老虎头饰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歌曲
1、导入(可介绍与童谣有关的内容)
2、复习歌曲《滑稽歌》、《数蛤蟆》、《颠倒歌》
(出示与童谣相关的画面,让学生进行猜歌名,并进行演唱,可指名演唱也可集体演唱)
三、 音乐游戏《两只老虎》
1、导入(采用画面导入)
2、学唱歌曲《两只老虎》
采用听琴声学唱歌曲。
3、为歌曲加入数板
(1) 为歌曲加入数板a。(放两遍歌曲,教师为第二遍加入数板)
演唱 |
两只 |
老虎 |
两只 |
老虎 |
数板 |
奇— |
怪— |
真呀 真奇 |
怪— |
(2) 学生说一说两种演唱有什么不同。
(3) 学生练习(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念数板。注意:歌曲的速度与声音的强弱要和谐)
(4) 为歌曲加入数板b。
演唱 |
两只 |
老虎 |
两只 |
老虎 |
数板 |
没有 |
尾巴0 |
没有 |
耳朵 0 |
(5) 学生练习(方法同上)基础好的班级可多个声部一起进行。
演唱 |
两只 |
老虎 |
两只 |
老虎 |
数板 |
奇— |
怪— |
真呀 真奇 |
怪— |
没有 |
尾巴0 |
没有 |
耳朵 0 |
4、表演歌曲《两只老虎》
(1) 教师指导学生按歌词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2) 学生集体表演。
四、 欣赏歌曲《天黑黑》
1、教师讲解歌词意思。
2、学生欣赏。
五、 延伸
展示学生课后收集的童谣。
第七单元 星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闪烁的小星》
2.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根据音乐作合适的情绪反映,感受星空的美丽、奇妙
2. 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准确的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3. 能自觉的用自然的声音整齐的演唱
4. 能积极的与同伴合作,并从中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合适的情绪反映,感受星空的美丽、奇妙,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难点:能准确的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教学过程:
在情境创设的星空背景下,配以轻柔的《小星星变奏曲》
一、歌曲教学
1.谈话揭题
师:在宁静晴朗的夜空中,你会看到什么?
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又象什么?
2.师示范表演《闪烁的小星》
3. 师带读歌词,并指导歌表演动作,学生跟读,模仿动作
4. 跟唱法进行唱歌教学
5. 跟录音范唱,配以律动
6. 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创编歌表演动作,或模仿老师动作,随音乐歌表演,评选优秀表演者
二、歌曲趣味活动
1. 加语气词
2. 说唱组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歌,配以律动,另一组同时按一定节奏念词
如:唱 1 1 ︱5 5 ︱ 6 6 ︱ 5 — ︱
一 闪 ︱一 闪 ︱ 亮 晶 ︱ 晶 ︱
说 一闪 一闪 ︱一闪 一闪︱亮 晶 ︱ 晶 ︱
3. 师生互动大联欢
三、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1. 师: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小朋友们好象都变成了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了,变成小星星,你们最想做什么?
2.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老师用语言描述情境,师生作驾驶宇宙飞船状或用律动动作进入情境,感受体念星空的美妙
3. 小结,在《闪烁的小星》音乐声中结束课
星空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闪亮闪亮的小星》
2. 欣赏《小白船》
3. 活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闪亮闪亮的小星》体验奇妙的星空景象,学会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
2. 欣赏《小白船》感受3/4与2/4不同的韵律节奏
3. 用打击乐器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让学生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与生听音乐边唱《闪烁的小星》边做律动
二、请学生说说星星的用处
三、欣赏《闪亮闪亮的小星》
提问:星星有什么用处?请用歌曲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唱《闪亮闪亮的小星》
1. 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 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3.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按节奏齐声朗读歌词
4. 学生分句填唱歌词,教师弹奏旋律
5. 学生听旋律轻唱歌曲
6. 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
五、声势节奏练习
学生分组表演:一二(或三四)组以踏脚,拍手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三四(或一二)组演唱
六、欣赏歌曲《小白船》,并用打击乐伴奏
1. 听《小白船》,让学生感受3/4与2/4不同的韵律节奏
2. 用不同的身体打击乐形式表现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韵律
如 ● ○ ○ 或 ● ○ ○
拍手 拍肩拍肩 拍手 拍腿 拍腿
3. 运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出示图谱,师生组合伴奏
分小组讨论创编不同的伴奏形式
个别学生组合伴奏
七、在《闪亮闪亮的小星》音乐声中结束
星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月儿弯弯》
2. 欣赏神秘的太空,并开展创造活动《太空探秘》
3. 绘画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月儿弯弯》,并能以优美、舒缓的声音演唱
2. 让学生了解自然世界,提高学生对表现星空、宇宙的音乐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感受歌曲中少年儿童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创编动作,听音乐表现神秘的天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
二、猜谜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三、学唱《月儿弯弯》
1. 初步感受,师播放歌曲,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小船摇曳的动作
2. 出示课题再次欣赏,要求说说与《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的不同(前者优美抒情后者轻快活泼)
3. 朗读歌词,老师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
4. 分句学唱第一段,着重教唱附点节奏与十六音符的乐句
5. 朗读第二段歌词,学生拍打节奏
6. 听唱法学唱第三段
7. 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内涵
8. 有表情的演唱
四、欣赏VCD:神奇的宇宙
太空中除了有星星月亮太阳,还有什么呢?
五、创造活动《太空探秘》
1. 指导创编动作
提问:你想扮演太空中的哪个角色?怎样表现?
2. 分组合作:以《太空探秘》作背景音乐,部分同学扮演各种角色,驾驶飞船,自由翱翔,部分同学表演星星、月亮、太阳、云彩等
六、绘画活动
1. 播放音乐《月儿弯弯》,学生分组创作有关太空、星空主题的图画
在绘画活动中结束本课教
第八单元 夏天的池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闻着荷花的香气》
2. 学唱《柳树姑娘》
3. 为《柳树姑娘》伴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专注聆听《闻着荷花的香气》,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大自然的美好,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2.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柳树姑娘》,感受三拍子旋律,并能用声势、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专注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去。
难点:用乐器、声势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夏天景色的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闻着荷花的香气》
1. 师:夏天,满池的荷花美极了!有的花骨朵像成熟的桃子,有的刚展开了一两片花瓣,真像飞翔的小鸟,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小莲蓬。蜻蜓和蝴蝶都飞起来了,他们把荷花当作自己的舞台。一阵微风吹过,香气扑鼻而来。几片花瓣掉到了池塘里,像一只只小舟在水中。荷叶碧绿碧绿的,真像大玉盘。荷叶上有一颗颗露珠,太阳光照来,像闪闪发光的珍珠。青蛙见了非常喜欢,在荷叶上又蹦又跳。不一会儿,露珠全掉进了水中,还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正在池塘边乘凉的金鱼都被吓跑了!
2. 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池塘的情境,并同时播放《闻着荷花的香气》的录音,让学生随着音乐想像池塘的景色 。
3. 让学生说说歌曲情绪。
4. 再次欣赏,仔细聆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5. 多媒体课件出现相应的画面,并同时进行歌曲欣赏。
6. 鼓励学生轻声哼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鼓励全班学生参与。
二.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1. 师:夏天,美丽的池塘里开满了香气四溢的荷花,在池塘周围的堤岸上,垂柳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一阵威风吹过,柳叶沙沙作响,就像在梳理自己的头发。她婀娜多姿,长发飘飘,多漂亮啊!
2. 歌曲范唱《柳树姑娘》,让学生随音乐表演柳枝随风飘舞的样子,感受音乐形象。
3. 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4. 随琴声整体跟唱歌曲(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已学过)
5. 学生用身体动作为歌曲的三拍子旋律伴奏。
6. 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女生唱、男生唱、分组唱等)。
三、为歌曲《柳树姑娘》伴奏
1、在歌曲的2、4、6、8小节中加入x x x—(沙沙 沙—)或(唰— 唰唰)等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编。
2、在第9小节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让学生自我选择乐器和节奏,想想用哪些乐器较合适,使歌曲更美。
3、在课本柳树叶处,让学生用人声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课后思考
师:柳树姑娘想考考大家,在夏天的池塘里,池塘边还会有谁出现呢?下次来告诉柳树姑娘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民乐合奏《夏之夜》
2、 学唱《萤火虫》
3、 拓展:琳琅满目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乐曲情境中感受民间风俗和生活的美好。
2、 学生专注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情绪及艺术表现力。
3、 学唱歌曲《萤火虫》,继续感受三拍子韵律,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4、 学生初步了解、认识民族乐器,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难点:《夏之夜》所表现的内容及其艺术表现力
教学准备
夏之夜内容的有关多媒体课件、民族乐器多媒体课件、萤火虫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民乐合奏《夏之夜》
1、整体欣赏,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描述夏夜景色,说说夏天的夜晚大家都会干些什么,并说说在夏夜的心情。
2、再次欣赏《夏之夜》,并播放有关多媒体课件,试着说说你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乐曲分几部分,(ABA’)情绪呢?
3、 师边结合相应民族乐器课件边介绍乐曲内容。
4、 完整欣赏乐曲,感受生活的美好。
5、 课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画一幅夏夜图。
二、学唱《萤火虫》
1、 师:夏天,池塘里有美丽的荷花妹妹,池塘边有婀娜的柳树姐姐,听,谁也来凑热闹了?
2、 谜语导入:“有只小飞虫,白天不爱动,夜晚要出门,自己打灯笼。”说说萤火虫发光的奥妙。
3、 随音乐旋律律动,感受三拍子韵律。
4、 用手势随音乐划出表现旋律高低起伏的线条,形象感受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的姿态。
5、 歌曲范唱,让学生感受夏夜的美和萤火虫在夜幕下提着小灯笼忽闪忽闪飞来飞去的可爱样子。
6、 学生用LU哼唱,然后代入歌词用整体听唱法学歌曲,说说歌曲中有无相似旋律。
7、 分组唱,男生唱,女生唱……
8、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三、欣赏《小蜻蜓》《知了》
1、 师:上堂课,老师让小朋友想想夏天的池塘里、池塘边还会有谁呢?学生回答。
2、 欣赏《小蜻蜓》,说说歌曲情绪、是几拍子的。
3、 随歌曲用打击乐器或身势动作伴奏。
4、 欣赏《知了》,学习X . X节奏,随歌曲演唱。
四、课外拓展:
让学生课外去搜集其他民族乐器的资料,初步感受中国人了不起,我们的民族了不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钢琴独奏《青蛙合唱》
2. 学唱歌曲《爱唱什么歌》
3. 音乐游戏《亮火子虫》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加深,并初步学会从大自然中发现美。
2.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爱唱什么歌》;通过歌词创编活动,创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参与《青蛙合唱》的欣赏活动后,学生对音的高低、音色的认识更为明晰,对音高、音色在表现音乐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4.学生在做二声部节奏练习时不乱喊叫,懂得与同伴协作。
5 .通过音乐游戏《亮火子虫》,让学生感受音乐以及休止符,加强口与手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听辨音的高低,感受音乐形象;创编顺畅的、与曲谱相吻合的歌词。
教学过程
1.律动,感受音的高低
随音乐做《高人走,矮人走》的律动。引导学生了解高音和低音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如:高音可表现小动物、小朋友等;低音可表现大的动物、老人等。
2.欣赏《青蛙合唱》
a.初听,感受两只青蛙的形象(大青蛙、小青蛙)
b.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大青蛙趴着、小青蛙蹦跳)
c.二部节奏练习
大青蛙 x —| 0 0 | x — | 0 0 | x x | x 0 0 ||
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