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教研>>小学音乐教研组
二年级上册《钟》(三稿)
发布时间:2012-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喻易华

二年级上 《钟》音乐教案(三稿)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喻易华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在钟表店里里》  

2.唱《钟》  

二、教学目标:  

1.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钟》,能听辨出“×-”、“×× ××”等简单节奏。  

3.听赏乐曲《在钟表店里》,能听出作品中对比较明显的不同段落的差别。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钟》。  

2. 难点:用“当—”、“嘀嗒 嘀嗒”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在钟表店里》  

 1.导入  

 师:美妙的上课钟声响起,我们开始上课了。小朋友坐得真端正,我相信大家今天一定表现得很棒!现在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完,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音乐声中你仿佛来到了哪里?  

 生:钟声。我仿佛来到了钟表店里。  

2.对比聆听  

 师:你听的真仔细!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德国老爷爷安图尔先生的钟表店里,这里有小闹钟、挂钟、大摆钟等各式各样的钟表。其实,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各种钟表,还有那些带着愉快情绪工作的人们。有时,他们也会停下来安静地听听钟声。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请小朋友比较听听哪段音乐是工人们快乐的工作,哪段音乐是工人们在安静地听钟声?为什么?  

生:说一说。  

(学生听音乐律动)  

5.完整欣赏表现音乐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欣赏的两段音乐来自管弦乐《在钟表店里》。接下来我们完整的听一听。小朋友听到熟悉的音乐可以用动作跟音乐动一动。  

(二)学习歌曲《钟》  

 1.导入  

师:刚刚我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了乐曲。在那么多钟表中,让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大摆钟和小闹钟的声音。小朋友能有节奏地模仿它们说话的声音吗?  

(节奏)  

 (学生先自己练练,再找表现好的示范。)  

2.初听歌曲旋律  

师:小朋友刚才有节奏的模仿了大摆钟和小闹钟的说话。听,钟表们为大家唱起来好听的旋律!  

师:这段旋律一共有四句,第一种种唱了两句旋律,第三句旋律是大摆钟唱的,最后一句是调皮的玩具钟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  

3.模唱歌曲  

师:请小朋友用“la”跟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注意小闹钟唱了两行旋律。  

学生跟老师琴声唱旋律。  

师:第3行旋律是大摆钟唱的,我们可以唱得稳重、连贯一点。  

师:最后一行是调皮的玩具钟唱的,大家可以唱得欢快一点。  

师:现在四句旋律我们都学了,你能跟琴声连起来唱唱吗?注意听老师的前奏。  

学生跟琴唱旋律。  

师:小朋友唱得真准确。我们加快速度再试试?  

4.学唱歌词  

师:他们到底在唱些什么呢?小朋友来听听。  

师:原来“当······”早上的七下钟声提醒爸爸妈妈去上班,小朋友要上学了。那我们把歌词加进去唱唱。老师弹一句,小朋友唱一句。  

5.接口唱。  

6.完整跟唱。  

师: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一唱。  

男生、女生唱一唱,比一比。  

7.加速唱。  

师:小朋友已经会唱这首歌曲了,那我们加速度试试。  

8.跟伴奏唱。  

师:小朋友唱的真棒!老师还要对大家提高要求,我们跟伴奏唱唱。注意第一遍唱在心里面,第二遍一起唱。  

师:现在我们边唱边做做动作。  

(三)二声部拓展练习  

1.师:小朋友长得真动听!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听听老师在歌曲中加入了什么声音?(师跟录音加伴读)  

生:老师加入了大摆钟和小闹钟的声音。  

师:你们听的很认真。多有意思的伴读,小朋友想不想试试?  

(师带学生加入伴读)  

2.师:我们来合作吧。老师唱歌曲,小朋友加入伴读。注意我们是加入的伴读,声音要小一点。小朋友看好歌谱,有大摆钟的地方加入大摆钟的声音,小闹钟的地方就加入小闹钟的声音。  

3.师:现在,老师请一组小朋友唱歌,另一组小朋友伴读。注意每个小朋友看好歌谱哦!  

(教师及时评价指导)  

(四)总结,下课。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四十分钟过去了。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钟的音乐作品。其实,关于钟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会继续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