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具有生态性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与信任,而且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其所授学科上来。若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不了解学生,无视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教学观摩课,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留给我印象较深的并不是那位老师的口才,不是她敏捷的思维,也不是她所运用的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那堂课上那种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亲切的笑容,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有一种不平等的“为人师”的角色,教师高高在上,表情多为严肃,少了一分微笑。正因如此,往往抑制了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就会使课堂死气沉沉,曾经在实习时就有学生告诉我,初中三年最不喜欢上XX老师的课。我问是不是那位老师水平差。学生回答:不是教得不好,教得很好,就是太凶,眼镜后面的眼光冷冷的,回答问题错了要挨骂,想回答都不敢举手。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使孩子内心深处的弦,发出与教师相应的调子,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像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给学生一句赞赏的评价,一缕肯定的目光,一个欣赏的表情动作,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火,在学生面前的每一个举动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做出表率,而不能随意为之,在频繁的师生交流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主观出发,主动与学生交流,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