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光与色彩》《电和磁》《呼吸和血液循环》《解释与建立模型》5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9.2~9.6 1 太阳和影子 2 9.9~9.13 2 太阳钟 3 9.16~9.20 3 昼夜交替 4 9.23~9.27 4看月亮 5 9.30~10.4 国庆假期 6 10.7~10.11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7 10.14~10.18 1 光的行进 8 10.21 ~10.25 2 照镜子 9 10.28~11.1 3 研究透镜 10 11.4~11.8 4 七色光 11 11.11~11.15 1 简单电路 12 11.18~11.22 2 导体和绝缘体 13 11.25~11.29 3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14 12.2~12.6 4 研究磁铁 15 12.9~12.13 5 电磁铁 16 12.16~12.20 1 测量呼吸和心跳 17 12.23~12.27 2 肺和呼吸 18 12.30~1.3 3 心脏与血液循环 19 1.6~1.10 1解释 20 1.13~1.17 2建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