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为重点,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下,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努力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围绕“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这一主题,要求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学科,做到不挪用、不挤占,重视大课间活动;加强各科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力度,重视考查科目的教学研究。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落实具体措施,加强过程监控,推进课程改革。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1.重视理论学习,加强信息化培训。
继续采用多种学习形式,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理论文章与材料,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养以及课堂教学水平。重视信息化培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提升学科素养,营造“书香校园”。
进一步添置有关教育教学丛书,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教师、学生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读一些本学科专业理论书刊,引领教师静心阅读,激发读书的热情。组织相应层次的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精神。
(二)重视教学研讨,落实“减负增效”。
1.关注常态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向家常课要质量,向常态课要效率。平时教学要注重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活动的质量。做到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先(先试再讲),以个体的学习活动为先(先学后交流)。面向全体,增加学生交流的范围和机会。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时间的预设,张弛有度,增强时间控制意识,课堂作业当堂完成,每位教师做到不拖课。课堂教学注重有效性和针对性,反对浮华,务求实在,努力追求真实、高效的生态课堂。
2.重视业务学习,组织集体备课。
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花在备课和教学研讨上,将教学的中心下移、前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好集体备课。本学期,重组教研组:语文分低、中、高三组,数学分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两组,英语组,艺术科学组,体育组,新建品德组和综合实践活动组。每两周开展一次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注重利用光盘或网络资源听专家讲座、听课研讨,阅读教育教学报刊,集体备课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商讨,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切实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思维的碰撞和合作中共享智慧,提高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3.重视教学研讨,提高辩课能力。
倡导教师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课后认真整理和修改教案,经常写一些教后反思,每月至少上传一篇教学反思至个人博客交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周三上午英语,周三下午数学,周四上午术科,周五下午语文。加强听课研课,上课后一般先由执教者说课5分钟,说设计理念、思路和执教困惑,然后由教研组教师发言开展辩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议课、辩课的能力。逐步营造各学科群体研究和全体教师综合研讨的良好氛围。
3.落实课程计划,注重“减负增效”。
引导教师进一步认识“减负增效”的意义,提高教师“减负增效”的时代紧迫感,重视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的把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每位教师备课中做到提前看一看、做一做教材和练习册上的习题,对于机械重复类的习题注重严格筛选。课外练习卷要精选精练,切忌滥印(每门学科自行加印练习卷不超过5份8开)。严格按照三表执行,控制校内、校外的作业量,组织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扎实做好平时的各类教学常规工作,每月开展相关检查。相机组织有关学科的常规调研,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 重视科技体育,加强特色培植。
1.重视体育特色
倡导教师积极参与乒乓、排球等体育锻炼,营造创建特色的氛围。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确保训练器械和场地。全校性普及乒乓、排球练习,激发兴趣,提高热情,制订具体普及和提高的方案,面上推广,开展校内班与班之间的活动和比赛,选拔优秀队员组队集训,不断提高训练成效。
2.强化书画特色
进一步强化书画教育意识,打造书画教育队伍,营造书画教育氛围。创设条件,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抓普及,培养全体学生的认真、端正写字的意识,重视针对性提高指导。充分利用好每天的写字课,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练习和对学生的指导,组织校内的书法比赛,然后挑选优胜者报名参加省级书法考级,确保训练出成效。
(四)关注综合实践,促进课程实施。
1.落实三级计划,组织相应活动。
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明确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强化管理和研究的协调工作。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相关主题的指导教师,同时要求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每位教师积极配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每学期三至六年级每个学生至少要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实际开设的课时不少于24课时。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2.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研讨。
为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管理,指导学生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指导教师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逐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在继续搞好公民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中华民族传统和时事教育要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开教学研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喜欢该课程,教师喜欢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相长。
3.积累相关资料,提高实践能力。
学校主要收集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教师主要积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学生主要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逐步使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规范化。围绕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细致、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挖掘资源和成功经验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五)落实地方课程,提高实施水平。
本校现有三套校本教材:低年级《健康生活 快乐成长》,中年级《北塘书韵》,六年级《寺墩文化》。其中,五年级重点上好省级课程《吴文化》。低年级每周有一节校本课,而中高年级仅两周一节,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上好这些课程,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和指导、督促实施。而执教校本课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具体部署各项工作;
2.各教研组制定计划,组织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
3.组织中、高年级学生作文比赛;
4.各教研组听课、说课、辩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十月份:
1.各教研组按计划开展业务活动;
2.组织三年级学生英语字母过关检测;
3.组织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过关检测;
4.组织整班一、二年级铅笔字、四至六年级钢笔字书写比赛,筹备省书法考级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三、四年级学生英语书写比赛;
2.“小小数学家”小论文比赛;
3.各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测试;
4.各教研组按计划开展业务活动。
十二月份:
1.各教研组按计划开展业务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监测;
3.学生整班朗读比赛;
4.五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调研。
一月份:
1.“元旦”庆祝活动;
2.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总结工作;
3.期末复习、考试,学科教学调研;
4.常规资料归档、整理工作。
2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