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忙碌中,一个学期又接近尾声。本学期,围绕“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这一主题,借迎接区教育局督导评估的契机,规定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学科,做到不挪用、不挤占,重视大课间活动;加强各科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力度,重视考查科目的教学研究。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落实具体措施,加强过程监控,推进课程改革。
一、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素养。
1.加强教研组建设
开学初,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教导处就上学期各优秀教研组评选情况作了具体的说明,既肯定了各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成员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指出了教研组材料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教研组工作的时效性有待提高等建议。部署本学期应做的相关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期初研读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解析各单元教材,使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求组长组织各成员加强平时的教学研讨,每月安排一至两次集体备课,加强对教材的分析研讨,提高对教材逻辑起点、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集思广益,提高备课实效,在研究中提升业务能力。期末,各教研组收集、汇总各类活动材料,组织评选优秀教研组。
2.重视集体备课
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花在备课和教学研讨上,必须将教学的中心下移、前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开展好集体备课。每周一次:中午11:50——12:50,英语周一,数学周二,语文周三,术科(综合组)周四。每个教研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小课题),个人还可以针对具体情况确立相关研究专题。集体备课可以是单元式的教材梳理,可以是对新授内容的解读、商讨,也可以对某一知识难点的分析交流,可以对公开课前对教材分析研究,也可以是针对相关专题的文献学习,可以是某教师外出学习后的学习心得传达,也可以利用光盘或网络资源共同听课研讨等。关键是组织提前制定好集体备课的计划,准备好习惯材料,落实好相应活动。有效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切实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思维的碰撞和合作中共享智慧,共同提高。
3.加强教学研讨
倡导教师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经常写一些教后反思。每周至少上一节精彩课,认真整理和修改教案,每月认真写一篇教学反思,并及时上传。为进一步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切实开展教学研讨,本学期,重新调整相关课表,从时间、制度上保证公开研究课的落实:周三上午英语,周三下午数学,周四上午术科(综合组),周五下午语文。加强听课研课,上课后一般先由执教者说课5—10分钟(说设计理念、思路和执教困惑),然后由该教研组教师首先发言开展研讨,注意亮点说透,遗憾不漏。每位教师每月针对所执教的学科写一篇评课分析,着眼点和切入点要小,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深入思考,透彻剖析,要有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与执教老师交流,提高教师反思和议课的能力。
5月下旬,郑陆教研协作片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如期在我校举行,区教研室刘老师和郑陆片兄弟学校近三十名英语教师参加了活动。本次研讨活动以“小学英语课堂技术细节的研究”为主题,立足于课堂教学,以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主题沙龙的形式,开展了丰富的活动。羌凌霞和承璇老师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英语课。接着,汪菊芬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我校英语教研组的建设情况,并邀请与会的兄弟学校英语教师查看了相关的课题组建设资料。之后,沈波老师组织全体听课教师,以主题式沙龙的形式,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评议活动。最后,区教研室的刘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这样主题突出、实效明显的沙龙式评议尤为赞赏。
4.落实“减负增效”
引导教师进一步认识“减负增效”的意义,提高教师“减负增效”的时代紧迫感,重视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的把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每位教师备课中做到提前看一看、做一做教材和练习册上的习题,对于机械重复类的习题注重严格筛选。课外练习卷要精选精练,切忌滥印(本学期每门学科自行加印练习卷不超过5份8开)。严格按照三表执行,控制校内、校外的作业量,组织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要求扎实做好平时的各类教学常规工作,每月开展相关检查。相机组织有关学科的常规调研,提高学生的学业能力。
5.注重学习交流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让中年教师不至于迷惘,让老年教师不满足于现有经验,教导处想方设法安排各类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让教师观摩他人的课堂,听名师的讲座报告,激发教改的热情。一学期中,组织参加江苏省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常州市名师工作室成果展示、武进区、片级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公开教学观摩等。教师参与活动热情高涨,回校后及时撰写学习反馈,与同事分享学习成果。
6.抓实教学常规
每月,教导处都安排相应的教学常规检查,二月底由教师自查,对照标准检查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常规资料,三月由级部组长负责检查,四月份教导处分工详细检查,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听课笔记等常规资料检查后,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引导全体教师扎实做好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六月各教研组长交互检查。另外,引导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每月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上传至个人博客。4月中旬,我们接受了为期两天的区督导评估验收。督评组成员通过看、听、评、议、问等方式,分别进行了升旗仪式、大课间活动、广播操、学生社团训练的观摩、校容校貌的察看以及覆盖小学各学科的12节课堂教学的观摩,共查阅了16本教师备课本、16本听课笔记、42本学生作业本,同时对36位教师、58位学生、50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20名教师、18名学生,对我校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检阅。充分肯定了师生的教学常规和成绩,也为我们进一步神话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组织丰富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1.开展“数学文化节”
数学是严密的推理,数学是缜密的计算,但数学更是快乐的游戏。3月下旬,全体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首届“数学文化节”开幕式。黄丽英教导详细介绍了活动方案,亲亲数学:阅读数学的有关读物,讨论经典故事或习题,交流阅读的感受;秀秀本领:小小数学家评比、国际数棋擂台赛、口算能力大比拼、“
2.组织“科技节”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进学生的棋艺,我校举行了第四届科技节之“国际数棋”比赛。国际数棋游戏中的“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题型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聚合性的创新思维能力。国际数棋游戏,也能培养学生善于竞争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的耐挫能力,发展同学间的友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月底,诚意邀请到国际数棋金牌教练、全国总冠军获得者颜建军老师来校指导。颜老师给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和一~六年级40多名数棋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棋提高培训课。“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颜老师的培训虽点破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但要练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本领还需我们不断地磨炼!
另外,范建忠
3.搞好“体育节”赛事
3月中旬,第十一届体育节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首先进行的是“象围棋”比赛,全校三至六年级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最终选出男女选手各2名参加学校比赛,经过两两捉对“撕杀”,诞生了王保强、黄佳星等各年级的新棋王、新棋后。活动取得了成功。5月初,举行了春季田径运动会。英姿飒爽、奋勇拼搏、斗志昂扬的运动员们出现在各项比赛中;赛场外啦啦队全神贯注、放声高呼、文明加油;赛场上的工作人员、裁判员组织严密、认真负责、公平公正。比赛中,运动员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体现“勇于拼搏、敢于竞争”的体育精神,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甚至赛出了友谊。比赛期间,引得部分家长前来观赏。整个赛场被欢乐的笑声、阵阵的掌声和呐喊声笼罩。体育组还扎扎实实地抓好乒乓、排球队的训练,队员们的竞技水平日益提高。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努力。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教师的业务提升,为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