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革命精神,筑牢信仰之基,9月8日,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红色主题电影《觅渡》。全体党员在观影活动中深刻缅怀“常州三杰”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一部影片写三杰”。电影《觅渡》通过饱含温度的历史细节和诗意深情的演绎,再现了一百年前三位杰出青年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信仰的产生和为信仰牺牲的灿烂人生。他们将年轻的生命和无悔的青春献给了党的事业,创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常州三杰”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初心历程和坚定信仰。
“常州三杰”,不仅是三个人的名字,更是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守望者”和“播种者”。热爱、忠诚、担当、质朴、纯粹、敢为天下先……这些青春特质,穿越了时空,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激励着当代每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影片导演宁敬武曾透露片名的由来:“觅渡是常州三杰从家乡出发的一座石桥的名字,他们灿烂的青春,辉煌的一生赋予了觅渡新含义:觅中国未来,觅中国出路。”
百年青春,炙热你我。观影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要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务实的作风学习“常州三杰”精神,分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并将觅渡精神融入到教育事业之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抒写新时代郑实教育的壮丽篇章。
让我们一起聆听
观影党员心声
电影《觅渡》以瞿秋白狱中斗争与回忆为主要故事线索,放弃了宏大的群像叙事,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三杰从凡人到英雄的“裂变”节点。通过讲述“常州三杰”坚持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展现了他们在中国革命阵地上短暂而光辉的人生、非凡而高尚的人格魅力、坚毅而浪漫的革命情怀。电影的生动化呈现让“三杰精神”不再是教科书上的说教,而是通过饱含温度的历史细节、诗意深情的演绎,展现出国家和个人命运血肉相连的波澜壮阔时代,引起了我们观众极大的共鸣和共情。
——朱昳丽
《觅渡》中,有多处关于“生与死”的探讨,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如精神纽带般贯穿其中,交织成影片里明艳而又坚韧的“中国结”。人类对“生与死”的思考,是对生命本真的追溯,人类对“不朽”的澎湃则是文明的觉醒。“人是不会死的,有时候,死也是一种活”,影片中瞿秋白所说的“不死”正是一种“不朽”。新时代中国青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世纪疫情”,当传承“常州三杰”精神,追“磷火之光”、生“热爱之心”、渡“信仰之舟”,塑不朽生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卞莉月
短短两小时,我在看着常州三杰必然走向死亡的悲痛中,更看到了他们信仰的力量。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以热血青春为民族复兴觅渡。如今,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该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生活在这座三杰故里、红色名城,我将会继续以“常州三杰”为榜样,为家乡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陆群
看完《觅渡》,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常州三杰”在烽火岁月里保持的那份坚定和英勇牺牲时的“留得豪情作楚囚”那份高尚的气节无不令人动容。此时此刻我再次感受到了百年前的青年将家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重任在肩、矢志奋斗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校准个人的思想认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将扎根于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光和热,关爱学生,播撒希望,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本职工作,奉献青春力量。
——沈亚南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是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活动以观看红色主题电影的方式,教育、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弘扬“常州三杰”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郑陆实验学校供稿 撰稿:王蕾 摄影:缪菁菁 审核:吴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