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中小学教学李鸣楼非遗传承名教师工作室成功举办第六次活动,聚焦“‘布’同凡响,绽放素养之花”主题,深入探索非遗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此次活动通过在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线下授课,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艺术系以及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师生线上收看直播,汇聚了多方教育力量,为非遗传承搭建起广阔的交流平台。
活动伊始,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美术教师丁莉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扎染。丁莉老师巧妙地将航天精神融入扎染教学,以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扎染艺术的探索之旅。课堂以闯关形式展开,从溯源扎染历史、领悟扎染材料奥秘,到揭秘染法技巧,学生们在丁莉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了解扎染工艺,用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蓝白花布作品,展现出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在评课环节,工作室成员、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艺术系工艺美术教研室部分教师以及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美术基础教研室部分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丁莉老师的公开课。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美术基础教研室教师和艺术设计(非遗与文创方向)产业教授教学团队也参与其中。常州乱针绣与常州留青竹刻两个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的教学团队代表孙燕云、吴秀丽、沈华强和徐雪草分别介绍了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在非遗传承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成果,展示了学校在非遗传承教育领域的多元实践与深入探索,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借鉴与思考。
活动的尾声,工作室领衔人李鸣楼院长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常州画派产生原因之“经济说、畦径说、友谊说”考》。李鸣楼院长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剖析,为在场教师与线上观众揭示了常州画派产生背后的多元文化因素,进一步拓宽了大家对本土艺术文化发展脉络的认知与理解,为非遗传承与地方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常州市中小学在非遗文化传承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也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将这一教育成果分享至更广泛的教育群体。常州市李鸣楼非遗传承名教师工作室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非遗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艺术之花在校园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艺术创造力不懈努力。
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供稿 撰稿:丁莉 审核:卞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