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案
郑陆实验学校 陆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语言,分析“小桃树”的形象,关注其形象的变化。
2、比较小桃树与“我”的成长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感受“小桃树”带来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做命运的主人,实现自我的完美蜕变。
一、导入:
世人多爱看桃花“灼灼其华”的妖娆,更爱在十里桃林看落花满天。大片大片的桃花盛开,的确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唯美而又梦幻,让人不得不爱。然而,贾平凹却对一个不起眼的小桃树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他的文字,一探究竟。
二、走近小桃树
过渡语:相信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文章了,请同学们说说这棵小桃树的由来。
1、这是一棵由“我”种下的,蓄着“我”的梦的小桃树。
2、文中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请同学们反复品读第四小节,仔细体会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小桃树的“没出息”?
预设:“委屈”,“瘦瘦的、黄黄的”,“紧抱”,“弯了头”,“竟”,“角落”,“拱”等词语,变现出小桃树是瘦弱的、细小的、不健康的,生长环境恶劣的。
3、文章还有许多地方都写到了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能不能找到?
预设:第6、8、9段相关语句。
4、小桃树是如此弱小,然而命运不会对弱者开恩。小桃树的生命中又遭遇了怎样的磨难?
总结:小桃树天生瘦弱,却命途坎坷,既被猪拱折过,刚开出了花,又要惨遭风雨横扫。但是,它一直顽强地生长,勇敢地与风雨搏斗,努力地绽出自己的花苞。
5、梳理小桃树的经历:
被埋在角落里——长得瘦弱——开花遭风雨——留个欲绽的花苞
三、走进“我”心灵
过渡句:同时,我们也发现小桃树的命运始终牵挂着作者的心。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看看“我”的心境是如何随着小桃树的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的?并用以下句式来回答:当“我”看到小桃树________时,“我”感到_______,因为________。
明确:
当初是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深情,让它蓄着我的梦种下了它,所以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瘦弱,开得惨淡,又为自己漂泊异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看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痛苦而又无可奈何。
最后看见小桃树勇敢地与风雨搏斗,保留一朵欲绽的花朵,我受到感动和鼓舞。2、为什么小桃树会这么牵动“我”的心,我们之间有着怎样特殊的关联?
明确:
“我”的经历与“小桃树”十分相似:
被埋在墙角 来自荒僻山村;
长得瘦弱 走出山来到城里,感到渺小,孤陋寡闻,并为之奋斗。
开花遭风雨 长大后,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感到自己太幼稚天真,经受磨难。
留个欲绽的花苞
过度:文章明写小桃树的成长,暗写“我”的经历,(板书:明线、暗线)并在小桃树身上寄托我的情思,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小桃树身上到底寄托了“我”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再读课文。
四、比较悟真理
1、同样面对生命中的磨难,小桃树在逆境中抗争。看到这样的小桃树,“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转折?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
“安慰”“感激”
小桃树在逆境中努力开花的精神打动和激励了“我”,让“我”又对生活充满希望,决定继续追求梦想。(幸福一生,轰轰轰烈烈干事业)
过渡:作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补充作者简介)
Ppt播放
过渡语:曾经渺小、迷惘的“我”最终成了享誉文坛的作家。
2、你从作者的经历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也要还有梦想,在逐梦的过程中,不畏磨难,实现了自我的完美蜕变。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是蓄着梦的小桃树,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即使我们现在很渺小,也要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做命运的主人,实现自我的完美蜕变。
五、续写结尾:
当“我”成为享誉文坛的作家,再次回到老家时,看到的会是怎样的桃树,又会与桃树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文章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