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生合作助力数学学困生及时有效完成作业的探索
213111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教科室 江华
摘要:合作探究是初中教学中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上学习的过程合作,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同伴较为先进的方法启发和引导,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有效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学困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性格良好的发展。结合课题研究的深切体会,本文重点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模式在帮助数学学困生及时有效完成作业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合作;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意识的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欠佳的学生来讲,对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按座位就近原则分成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左右为宜(前后两组同桌),一组又可以分成两个小分队(同桌)。上课的时候,允许同桌小声的互相交流和讨论。形成合作的课堂全程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数学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组内的协作和交流,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为作业的完成打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实践表明,开展课堂生生合作教学策略以后,学困生作业完成意愿明显提高,作业完成人数和质量有显著提升。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生生合作教学,在实践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为课堂合作开展打下基础
开展课堂学生合作,通过问题的形式,虽然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但是学困生的有效交流不多,甚至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只有在旁边看热闹的份,这就难免会使得合作探究模式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涵。数学有学科自身的特点,需要独立思考,所以数学学科的合作探究必须是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是独立思考的延续和升华。学生的参与面越大越好。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我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手里要有笔,桌上要有草稿纸。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录。脑子里要有想法,有困惑就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可以说,也可以写。让学生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其次,要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分析。不要急着表达不同的额观点,尝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结论的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碰到不同意见,大家都有发言权,有理不在声高,做到就事论事,不进行人身攻击。好的方法和经验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进过完善变成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二、教会学生探究技能,为有效合作提供技术保障
1.观察能力
观察是最直接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开展思维的基础,很多学生都不会观察,看了但是没有看到,看懂。特别是学困生这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作业的完成就像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数学是一门对于思维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特别是解题的时候,能不能抓住题干里面的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如:点A到点B的距离不变。关键词就是距离不变,那就是说明点A在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上。学生有无这样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无疑对能否有效解题是起到决定作用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在这个题目里,你觉得哪个词非常的重要,这个词换个说法可以这么表达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观察能力,为解题思路的形成打下基础,为作业的有效及时改正提供可能。
2.想象能力
“大胆的猜想,小心的论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思想,大胆猜想数学问题中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往往成为构建解题思路的开路先锋。想象能力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实中发现很多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存在着不会想、不敢想、不愿想的弊病。究其原因,想像能力的缺失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而不是急着去公布答案和思路。如讲到幂的运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大约等于多少?我也不急着公布答案,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幂的意义的理解。
3.加强引导
课堂合作,应该避免让学生进行无效的、漫无目的的闲谈。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探索。古语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引导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时机和力度。既要让学生的思维能跟得上,又要留有学生自我思维慢慢的形成的空间。实践中发现问题串的给出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时候,如何利用题目里面给出的条件去判断三角形的全等。我就会慢慢的启发,这里面的条件有哪些是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全等的?有哪些形式可以用?还缺什么条件?缺的条件怎么办?等等,通过一系类的提问,层层提进,让学生感悟到了思路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解决问题,让学困生也感受到了解题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了面对问题,不知道如何思考的尴尬和一次次遭受失败的打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很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着思考,形成自己的结题思路。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创新意识无疑是一个人内在能力的高级体验。课堂合作教学也应该在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进行有意的尝试,在呼吁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教育观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思维模式,可以追问一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要鼓励学生去想,去说。教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进一步的去开拓和锻炼学生的思维,我喜欢在学生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后,再次提问,大家来说说看,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高效,为什么呢?你在做题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想到的是哪种方法?为什么?另外的方法你为什么想不到? 你觉得阻碍你没有想到这种方法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虽然思路最终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往往在这里思路里闪耀着可贵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们老师就应该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帮助其分析和理解,什么地方是值得保留的,那些地方是考虑不周的,只有这样,慢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更多之前没有掌握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对自己实现一个全新的突破。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生合作教学对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作业完成的及时和有效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其学习数学的信心建立,以至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学困生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协作和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消除学习的障碍,树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甚至敢于大胆的尝试去表达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无疑帮助其建立解决问题的良性体验和获得感,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这一切都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人生之路产生不可估量良性效应。
参考文献:
[1]包艳梅.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13(27).
[2]张静.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法[J].新课程导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