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问题多以特殊疑问词开头,如what,why(not),how等,学生在课堂上能实现由浅显的低阶思维转向深层次的高阶思维,由个体学习转向共同学习、由个体认知转向共同认知的对话交流过程,真正实现能动学习,从而发展自学能力与交往、协作、竞争等具有再生功能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设计有效的开放性问题?
一、理论学习,提高个人问题设计能力
问题设计要有理论支撑。教育家布鲁姆在他的教育著作中把认知分为记忆、
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样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层次。他还将教师提问分为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分析类问题、综合类问题和评价类问题。识记和理解类问题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答案直接、明确、无歧义,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主要是记忆、转换、解释和推断,如译林英语六上unit7 Protect the Earth一课,设计的Read and answer: How to protect the Earth? 学生在粗读文本后就可以找到每小节的小标题就是问题的答案。应用类、分析类、综合类和评价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答案。还是以译林英语六上unit7 Protect the Earth一课为例,我们在学完文本内容后,追问:Do you have any other ideas about protecting the Earth?或者用 What else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追问,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再仅仅以书为标准,而是形成新的整体。
二、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隐藏信息
文本材料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资源之一,不同类型的文本结构不同,蕴含的
信息也不同。教者要深入解读文本材料,挖掘教材中的隐含信息。注意文本留白部分和开放性故事结尾。如,译林英语五下 unit 6 Helping our parents 一课 story time 板块,father这一角色在文末的缺失就是很好的设计点,我们可以以此设计Where is father? What is he doing?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思考,
三、联系生活,扩展学生表达所需词汇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
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使小学英语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我们可以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例如在教学shopping一课时,可以把教室变成一个商店,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知语言;在教学shapes一课时,可以让英语课变为美术课,用多种形状绘出多种类型的图片。
总之,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立场,设计的不够开放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放的太大,学生找不准聚焦点。怎样的维度是合理开放?教学过程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占课堂提问的百分之几?这些都值得再细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