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英语开放性问题设计与实施的课例研究
孙铁玲、 叶 娇、 张文华(2010)三位老师在《基于开放性问题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一文中提出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布卢姆曾将教师提问分为以下六类: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分析类问题,综合类问题和评价类问题(胡小勇,2003)。这六类问题中,后四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开放,通常没有唯一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回答,要求学生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对材料作出价值判断。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初级认知问题,要把握适当时机,用高级认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楼明怡老师(2014)在《英语教学开放性问题设计和课堂实录》一文中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从开放性问题的三个特点,内容的整体性,形式的多样性,答案的发散性开展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并通过开放性问题的交互式评价和动态性评价说明开放性问题能锻炼学生综合英语素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拓宽学生思路。李菊老师在(2017)《巧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研》一文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基于教学重难点,基于教材内容主题设计开放性问题,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主动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总结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中对于开放性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对其内涵和结构形成了较认可的观点。随着英语学科教学的深入研究,老师们日渐意识到英语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提升其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相应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较少且多是点状的、不成体系的,还很不成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目前,在课堂中合理设计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开展的比较多的是数学学科,因为学科特性,数学学科与思维的培养关系更密切,所以老师们会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也有部分老师撰写了一小部分相关论文,如江苏省南京市清水亭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撰写了《浅谈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与运用》一文,主要通过案例研究,阐述了如何在语篇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而如何依托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参考应用的理论成果也甚少,因此值得我们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这也是本研究尽最大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
2. 研究范围和视角相对较窄。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关于英语教学中合理设计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大多在高中和初中英语阶段开展,且主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而综合课中的研究则几乎没有。小学英语课堂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有局限,如何运用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开展非常少,并且也只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其他课型中也没有相关研究。
3. 研究角度多偏向于思维品质的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关于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英语学科素养中思维品质提升的研究,如: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等方面,角度大多大同小异,内容也较为类似。而关于细致落实问题设计的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少,因此从开放性问题本身入手,细化开放性问题的类型和运用,是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三)我校研究现状
1.开发对象方面:
(1)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注重于知识的获取,以死记硬背为主。
(2)部分教师在进行英语活动时仍然以自我为主导,学生的模仿为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主动表达,只能够达到获取知识的层面。
(3)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自己的家乡走向全国各地去打拼自己的天下,任何一个地方都已经找不到纯粹的本地人,我校更是如此,50%的本地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近几年户口迁入郑陆,学生的生源普遍较差,学生对于单词的背诵还存在问题,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找不到思考的角度,无法深入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
(4)教师的活动设计过多地关注了文本浅层信息的处理,对阅读材料的文学及文化层面的关注度不够,虽然也设计了讨论等活动,但却反深层次思考,缺乏思维含量。平时课堂设计的问题,要么不够开放,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教师还是习惯于之前英语学习的单一教授,不能够从整体把握每个单元设计开放性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2.实施利用方面:
(1)在资源的利用上,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忽视学生的探究兴趣、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教育教学缺少紧密的联系,两者是“孤立”地存在,不能达到有机交融。
(3)由于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水平层次不齐,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弱,他们的思维与语言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
(4)资源的利用无系统性,呈散乱状,缺乏整体的校本化实施构建;⑤如何在实施中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分析以上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校、教师的主动变革来加以改变。在后续的研究中如果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现实问题加以干预,必定能最大限度地扭转这一局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进行,而且应该一以贯之,要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开放性问题,基于教学重难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基于教材内容主题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主动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我校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s):指一些不能那么轻易地只用一个简单的“是”、“不是”或者其他一个简单的词或数字来回答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会请当事人对有关事情做进一步的描述,并把他们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所描述过的那件事比较具体的某个方面。包括应用类问题、分析类问题,综合类问题和评价类问题四类问题。
2.“小学英语开放性问题”:指需要通过学生进一步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问题。主要包括探究性的问题,启发性的问题,拓展性的问题,评价性的问题和猜测性的问题等。